2014年2月,北京市消委會公布了一批衛生巾的檢測結果,其中衛生巾的滲入量未達國家推薦標準的情況比較突出,其中就包括消費者熟悉的寶潔公司旗下的“護舒寶”和“朵朵”兩個品牌的衛生巾。
2014年3月,《消費者報道》對較為常見的10個品牌衛生巾也進行了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在安全性檢測方面,未發現甲醛和真菌超標情況,同時檢測發現10個品牌均含有熒光增白劑(詳見《10品牌衛生巾檢測報告一:均含熒光增白劑 臺灣舒珊含量最高》,在性能指標方面,本刊檢測了滲入量和PH值,以求為消費者尋找衛生巾中的性價比冠軍。
衛生巾瞬吸能力各有差異
滲入量不及格的問題是否普遍存在?
滲入量的大小是衛生巾瞬間吸收能力的體現,是衡量衛生巾滲透性能的重要參數。若衛生巾的滲入量過低,則無法進行快速、有效的吸收,從而導致側漏。目前,在國標GB893-2008《衛生巾(含衛生護墊)》中,推薦滲入量是不應低于1.8g。
本刊此次所送檢的10個品牌衛生巾中,均選擇長度225mm到245m之間的日用衛生巾。在滲入量一項指標中,10個品牌的衛生巾均達到國家標準,其中就包括護舒寶瞬潔絲薄日用衛生巾。但是不同品牌的衛生巾滲入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而這個并不以價錢高低而定好壞(如圖)。
值得注意到是,國產品牌“益母草”衛生巾在滲入量方面的表現比較出色,達到5.1g,幾乎是國標的3倍。另一款國產衛生巾安爾樂的滲入量僅有2.1g,勉強達到標準。
排在前三位的品牌除了益母草外,還有護舒寶和蘇菲。
酸堿度普遍偏中性
在衛生巾的國家標準當中,還有pH值一項指標,范圍值為4.0-9.0,跨度相當廣。
消費者或許對此有疑問:一般女性陰道的pH值偏酸性,使用衛生巾會不會破壞陰道的酸堿平衡,引起婦科炎癥?
從本刊此次檢測結果來看,雖然國標規定的范圍較大,但大部分衛生巾都的pH都屬于中性稍微偏堿,在7.2-7.9之間。其中最接近中性的是益母草和ABC兩個品牌的衛生巾,pH值分別為7.2和7.3。而最偏堿的是蘇菲衛生巾,pH值為7.9。
對于這個檢測結果,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楊杏芬教授指出,衛生巾產品接觸皮膚表面,而不是器官內部,所以只要達到接觸皮膚的pH值要求即可。
對此,南方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高云飛也表示贊同。但她同時表示,如果是使用的是內置式衛生棉條,pH值有偏差就有可能會破壞陰道的酸堿平衡。
據《消費者報道》記者了解,關于接觸皮膚產品的pH值,在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中就有比較詳細的規定。標準中規定嬰幼兒及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的pH值應控制在4.0-7.5,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pH值應控制在4.0-9.0。一般皮膚的pH值在5.5-7.0之間,衛生巾與皮膚接觸的程度不亞于紡織產品,但其pH值的規定卻與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pH的規定一致,這讓人對衛生巾國家標準產生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