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英文:Boao Forum for Asia,縮寫BFA,或稱為亞洲論壇、亞洲博鰲論壇),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于2001年2月下旬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鎮召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論壇為非官方、非營利性、定期、定址的國際組織;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海南博鰲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論壇26個發起國:東亞四國:中國、韓國、日本、蒙古;東南亞十國: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文萊;南亞五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西亞一國:伊朗;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亞太地區:澳大利亞。2006年4月20日,經論壇理事會和會員大會批準,以色列和新西蘭被追加為博鰲亞洲論壇的發起國。至此,博鰲亞洲論壇發起國增至28個。
論壇由來
“博鰲(áo)亞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截止2013年為止已成為亞洲以及其他大洲有關國家政府、工商界和學術界領袖就亞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務進行對話的高層次平臺。博鰲亞洲論壇致力于通過區域經濟的進一步整合,推進亞洲國家實現發展目標。論壇第一任秘書長是辛格,第二任秘書長是張祥,第三任秘書長是龍永圖,現任論壇秘書長是周文重。[1]第一任理事長是拉莫斯,現任理事長是福田康 夫。
論壇成就
近半個世紀以來,亞洲各國通過自身努力,在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日益上升。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亞洲經濟總體發展迅速,東亞經濟實現了騰飛,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東亞奇跡”,并成為世紀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雖然在世紀之末,遭受金融危機的重創,但經過自我調整與改革,亞洲經濟已迅速復蘇。
由于亞洲大多數國家現已實行開放政策,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聯系日益密切,雙邊、區域、次區域以及跨區域的合作逐步展開;各國間工商、金融、科技、交通、文化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增加;東亞地區合作(10+3)已進入實質性階段;東盟內部經濟一體化、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圖們江流域合作等次區域合作正在進行;亞太經濟組織、亞歐會議、東亞-拉美論壇等跨區域合作也在向前推進。可以預言,亞洲經濟發展與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