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de韓流 這回不一樣
孫佳音 (新民晚報 記者)
“韓流”席卷中國二十余載,成為影響中國最廣最深的異域文化。第一次韓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涌來,如今回看HOT夸張的服飾發型頗有幾分“洗剪吹”的意味,但當年他們靠酷炫臺風迎合80后個性、反叛、前衛、引人注目的心理訴求,傳播方式主要靠人際傳播,學校廣播臺和劣質盜版海報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第二次韓流始于《藍色生死戀》,后來包括《冬季戀歌》《看了又看》《大長今》等韓劇在央視和各省級衛視甚至地面頻道,長播不衰,倚靠中韓兩國相似的倫理觀念和文化背景,橋段并不多樣的韓劇牢牢抓緊了電視機前的中老年觀眾,這一回功勞要算在電視臺的賬上。
2012年,一首《江南STYLE》在微博等SNS網站瘋狂傳播,成為了2012年度神曲;2013年,《聽見你的聲音》《繼承者們》在視頻網站上大熱。同年,《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兩天一夜》等網上熱播的韓國綜藝節目版權被國內衛視引進,紛紛創下收視記錄……隨著視頻網站和社交媒體的發展成熟,與以往被動接受韓劇等韓娛資源不同,第三次韓流是從觀眾主動在互聯網點播觀看開始的,就好像《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甚至還沒來得及登陸國內電視臺,就已經“燎原”神州。藝恩咨詢在最新調研報告《韓娛新勢力》中還指出,“網絡播放進入電腦、移動終端、智能電視多屏播放時代。觀眾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即可享受內容,韓國電視劇、綜藝可以無孔不入的侵入我們的生活。”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輪韓流興起的過程中,社交媒介也在闊步發展。媒介交互性的提高,觀眾除了是內容的接受者之外,還可以有效對內容進行反饋,甚至還可以是內容的創造者。互動娛樂對于具有鮮明“粉絲屬性”的韓娛受眾尤為重要,比如金秀賢的國際粉絲會在土豆上開設的“i金秀賢”自頻道,兩百多萬金秀賢粉絲可以在這一頻道里通過直播互動和彈幕吐槽功能,相互交流,一個普通粉絲上傳的視頻可能上線兩天就獲得數萬播放點擊。
“粉絲經濟”又無疑,是互聯網思維的集中體現。誰掌握了粉絲,誰就找到了致富的金礦,就好像郭敬明導演的兩部《小時代》成功吸金7.8億,創造了“粉絲電影”的票房神話。于是,作為最有價值的內容資源,韓國電視劇、電影、綜藝、音樂已經成為了各視頻網站爭奪的重點,每家視頻平臺都在韓娛內容上有所布局,花高價購買版權,酷土豆集團內部甚至明確把“發展韓娛”作為土豆的一大戰略。藝恩也在報告中肯定,“土豆用戶與韓國娛樂的受眾的重合度較高”。
目前看來,除了將線上的活動延伸到線下,將視頻網站擁有的用戶資源轉化成為商業價值外,開發衍生品做大“粉絲經濟”的重要一環,甚至是最快變現的一環。韓劇中男女主人公穿著的服飾,使用的化妝品都會受到粉絲瘋搶。《危情三日》同步發售了正版衍生品,生意不錯;《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熱播之后,淘寶網中明星同款產品數量在10萬以上,哪怕山寨盜版一樣難抵銷售火爆。為了進一步做大韓娛衍生品的生意,土豆就自制內容《土豆最韓流》在為粉絲提供“韓流”生活指南的同時,還與電商合作,對韓國衣食住行相關產品進行導流,粉絲可通過鏈接直接購買。如此一來,與傳統的實體店購買相比,大大縮短了觀眾與消費者角色轉換的時間,促銷效果更為顯著,消費轉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