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數據,2011-2013年,中國移動電源的市場規模增速平均為每年70%,截至目前,其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元。與這一巨大的數字相對的,則是整個市場的混亂狀況:有超過5000家企業參與其中,但并沒有形成有足夠壟斷力的品牌。由于缺乏標準,山寨與假冒幾乎成為貼在移動電源身上的標簽。
2014年5月,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USB接口類移動電源》協會標準發布。6月,《消費者報道》參照這份標準,對8款市場熱銷的大品牌移動電源進行了測試,選擇的規格全部為10000mAh以上。
本刊測試結果表明,這些移動電源的實測電容量普遍只有標稱容量的70%,而小米、飛利浦和酷比魔方的三款移動電源實測容量不到六成。
被“偷走”的電容量
在各大移動電源的介紹頁面上,高電容量是最大的賣點,因為這項指標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用移動電源為自己的設備充電的次數。以iPhone 5s為例,其自帶鋰電池的容量為1560mAh,理論上,10000mAh的移動電源應該可以為其完全充電6次以上。
然而,目前移動電源標示的大多為電芯容量,在本次《消費者報道》選取的8款移動電源中,僅有索尼CP-F10L標示了其實際容量為6700mAh。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無從了解移動電源的實際容量究竟幾何,只能通過各種方式“估算”電容量。
一位長期從事鋰電池檢測的工程師對記者解釋,目前移動電源中使用的電芯主要分為18650電芯和鋰聚合物電芯兩種,對消費者而言,這兩種電芯除尺寸以外,并無明顯區別,“電芯是移動電源的核心,經過降壓、升壓和保護板線路阻抗的多重損耗,最終輸出的電容量肯定無法達到電芯標示的容量。”他說。
根據本刊測試結果,8款移動電源中,飛毛腿的SPB-M100實測容量達6977mAh,與標稱容量的比例接近70%,與之相比,酷比魔方的E10A移動電源的實測容量僅為4842mAh。飛毛腿與酷比魔方的實際電容量相差2135mAh,這足以充滿一臺HTC One手機,如此看來,不同品牌移動電源之間的差距不小。(如下圖)

《USB接口類移動電源》的起草人關世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行業標準規定標示實際放電容量,是希望讓企業將信息更透明地公布給消費者:“如果標準推行,企業都標出實際容量,消費者就可以在購買前對這臺移動電源能為自己的設備充幾次電有一個預判。”
5月初,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對20款移動電源進行了抽檢,結果顯示有效放電容量平均為60%,最高為70%,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對記者說:“以前移動電源沒有相關的標準,企業都按電芯容量來標示,所以測試出來的實際容量達不到標示值,并不代表這些移動電源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