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在萬米高空發朋友圈?現在可以做到了。
7月23日上午8時,東航MU5101次航班,從上海虹橋啟程飛往北京,成為是國內首個衛星寬帶地空互聯的商業測試航班。
在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的今天,時刻保持連接狀態成了不少人的需求,千呼萬喚之下這項空中Wi-Fi終于進入中國的飛機艙里面,新鮮感著實刺激了不少旅客。
早在2008年底,維珍美國航空公司的第一部載有Wi-Fi的飛機進行試飛的時候,現場的照片跟東航的照片差不多——大家都舉著手里的電腦手機在嘗試。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根據一份美國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空中Wi-Fi其實并不是那么吸引人。
為何叫好不叫座
就在東航試飛的當天,美國公司Honeywell Aerospace(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發布數據稱,美國的空中旅客對空中Wi-Fi的需求正不斷上漲。
“空中Wi-Fi影響了66%的旅客選購行為。”該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
這項結果是根據1000名過去12月中曾使用空中Wi-Fi服務的成人的調查問卷得出的。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指出比以往要多。17%的受訪者表示曾經為了享受更好的Wi-Fi服務更改航班。值得關注的是,8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空中Wi-Fi服務是免費的話,他們很樂意使用。
然而,實際上真的有那么多人在用嗎?另一項調查從側面說出了美國乘客們的心底話。
美國《消費者報告》全國調查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事實上很少乘客在使用空中Wi-Fi。根據3000名乘客的為期1年的調查問卷顯示,只有23%的人想鏈接機上的Wi-Fi,也只有16%的人真正地連上了。
與此同時,航空科技公司Sita的一項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只有少數乘客有意愿使用空中Wi-Fi。
這是一個有趣的結果,那么原因在哪里呢?美國《消費者報告》全國調查中心的研究總結,剩下的四分之三的人,就是那些不想聯網的空中乘客:要么想享受一下不插電的自在,要么不知道有這項服務,要么就是不想花錢。
費用是個問題
2009年,Virgin America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家首家全機隊配備Wi-Fi的航空公司。此后,空中Wi-Fi服務發展迅猛。2013年,美國聯邦飛行管理局決定,允許乘客在飛機全程使用個人電子設備上網,也使空中Wi-Fi使用得到發展。
根據最新的《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有過半數的國內航班提供Wi-Fi服務。對主要航線的航班,這個比例還要更高,例如美國航空在美國境內的航班90%都提供Wi-Fi 服務。
而這些服務大都是有償付費的。大部分航空公司,包括聯合航空、維珍美國航空、達美航空,Wi-Fi價格在5美元/小時-14美元不等,如果要更高速的服務費用會更高,有的甚至要20美元/小時。有些航空公司推出套餐,如40美元/月,或者是470美元全年的套餐給空中常客。比較特殊的是捷藍航空,他們提供免費的基本的Wi-Fi服務,但是如果想看視頻YouTube等,則需要給9美金/小時的額外更高速網絡的費用。
據CNN2013年報道,阿聯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新加坡航空、德國漢莎航空、卡塔爾航空公司等大型國際航空公司也已有這類服務提供。除了土耳其航空公司免費提供Wi-Fi外,其他的航空公司,對于不同的航線和航班收費標準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按天收費,有的按航班數,有的按流量。沙特阿拉伯航空就對公務艙和頭等艙開放免費Wi-Fi。
除覆蓋率和價格外,網速是Wi-Fi使用體驗的重要部分。在前述的《消費者報告》調查問卷中,有過半的人表示使用過程中沒有中斷,而有37%的人表示有時會有中斷或網速不穩定的情況。
技術成熟的美國尚且如此,中國的情況又如何?
據澎湃新聞記者體驗反映,在7月23日的測試航班上,機上80名試用者的人均網速為2M左右。飛機進入平飛后,機上無線網絡設備開啟,旅客便可通過平板電腦等設備上網,瀏覽網頁、收發郵件等網絡操作都基本流暢。但東航相關技術人員坦言,如果所有試用旅客同時看視頻,網速將大大降低。而事實上,東航已安裝的兩架空客A330飛機載客量在200人-300人之間。如果這么多的旅客同時上網,網速體驗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