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科技部兩年前出臺智能制造和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等“十二五”專項規后,國家工信部近日聯合多部委再醞釀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政策層面向機器人產業的大力傾斜,不僅使得全國各地機器人產業集群相繼拔地而起,更引發了眾多VC/PE躍躍欲試,搶灘新戰場。
記者了解到,目前包括上海、徐州、昆山、常州、哈爾濱、重慶、唐山、沈陽等全國已經超過10個產業園,合計的目標產值超過10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全國已遍地開花。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未來3至5年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機器人裝機量最大的國家。如今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平面關節型裝配機器人、直角坐標機器人、弧焊機器人、點焊機器人、搬運碼垛機器人等一系列產品,不少品種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RII)認為,2014年將成為工業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拐點,即是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機器人的需求會大規模增長。
一個蘊藏如此巨大潛力的市場,自然引來各方投資商的垂涎。
就此,《高工機器人》邀請了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斌、海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任海元、上海涌鏵投資副總經理方衛平、中銀粵財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楊茹(化名)、深圳市招商致遠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祁禾圍繞投資機器人產業的機遇與風險展開激烈探討。。
《高工機器人》:2014年已經進入到工業機器人發展元年,“機器替人”已經是勢不可擋的趨勢,需求也將在這兩年出現爆發性增長,請問您認為什么時間點投機器人最合適?為什么?
任海元:現在就是合適的投資時間,目前行業還處于發展早期投資,才能分享行業未來高成長的收益,我們公司也是聚焦在企業早中期投資的一家風投公司。今后兩年機器人市場需求會出現爆發性增長。
祁禾:我認為現在就是很好的投資時點,機器人行業的增速超過30%,遠遠高于國民經濟的成長速度。
顧斌:勞動力成本提升、機器人單體價格下降使得普遍使用機器人的經濟性大大提升,因此投資機器人的時機已經到來,以滿足即將來臨的機器人市場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VS
楊茹: 什么時候投這取決于投資標的和資金性質,vc投資周期長流動性差,投什么比什么時候投重要;如果是投二級市場的公募基金,短期內可能要等能支撐新一輪股價上升的邏輯出現。
方衛平:什么投資時間點最合適,這個問題比較難以回答,機器人行業產業鏈環節的不同,投資時間點會有不同。此外還要考慮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創始人背景、基金投資風格等等。
《高工機器人》: 很多投資者都表示很看好機器人下游的系統集成領域,認為這是目前機器人領域最值得投資的環節,請問您比較傾向于機器人上、中、下游中的哪一環節?
任海元:我個人比較傾向于產業鏈中的本體廠家,他們直面行業用戶的需求痛點,能有效提供行業機器人解決方案。
方衛平:我認為每個環節都有企業具有投資價值,每個基金的傾向可能和各自的投資偏好和風格有關。核心部件和本土廠商都各有特點,具體投資應結合這個領域的發展。
祁禾:我比較偏向于細分市場,比如服務機器人中的掃地機器人,正在尋找偏向機器人應用和服務市場方面的投資機會,還有傳感器市場(不限于機器人方面應用)。
顧斌:作為一個整體迅速發展的產業,無論是系統集成、核心部件生產、本體生產廠家,都有可能產生偉大的公司,關鍵是其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是否具有獨特的技術或資源等優勢。
《高工機器人》:目前國內機器人某些領域已經進入到競爭白熱化的階段,例如系統集成領域,即將面臨一場洗牌和整合。您認為機器人行業未來的投資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您有什么應對策略?
祁禾:未來投資市場將出現以下幾個趨勢,首先,企業會更注重細分領域,特別是從傳統制造業轉型的企業會更專注自身有優勢的行業。此外,企業會更注重與國際巨頭的合作,迅速占領國內高地,實現跨越式發展。然后,國外巨頭沒有涉及到的工業子行業會涌現出國內的有競爭力的企業。
我們將更加關注產業發展,希望尋找偏向機器人應用和服務市場方面的投資機會,還有傳感器市場(不限于機器人方面應用)。
任海元:不言而喻,機器人行業未來的投資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我們在機器人行業有成功的投資經驗和人才團隊、現在儲備了一些優秀項目,并積極開發新的投資項目。
《高工機器人》:工信部日前正在醞釀出臺針對機器人領域的“十三五規劃”,而這顯然將進一步刺激機器人產業投資熱潮到來。國家大力出臺相應政策力推機器人政策也將引發的投資過熱,您認為出現這種投資過熱可能會帶來哪些負面效應?
祁禾: 任何產業的成熟發展都會經歷投資過熱和洗牌階段,只有經過洗牌,產品的成本和性能才會迅速的提高,消費市場會更加廣闊,機器人行業也不例外。
顧斌:隨著扶持政策的立體化、全方位推進,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將被持續注入新活力,機器人產業發展有望加速。但也由此可能引發投資過熱,造成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持續走低,從而影響到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楊茹: 目前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可能是上市公司盲目并購,缺乏產業整合能力,浪費資源,催生市值泡沫。進一步的影響還要看政策細化后的落地情況。
任海元:按照以往其它行業的歷史經驗,過度的政府扶持一定會引發投資過熱,巨大的產能過剩會引起地方產業園閑置,多數競爭力差的企業倒閉等后果。
《高工機器人》: 產業集聚是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機器人產業園目前出現全國遍地開花的現象,請問您怎么看待當前全國各地方掀起的機器人產業集群效應?
祁禾:我認為產業集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利于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機器人的廣泛應用需要有產業背景做支撐,機器人生產企業需要反復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設計、安裝、調試。相對來說,機器人產業園建在具有汽車產業集群、電子產業集群,具有可機械替代的大量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地域會相對較好。
顧斌:產業集群效應在于它能產生規模化、帶動式的效應。當前全國各地方掀起的機器人產業集群效應,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導下實施的,對整個機器人的產業發展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因為隨著國內勞動力價格的上升,機器換人必將成為一個長期的趨勢,巨大的市場需求一定會促進機器人產業的長期快速發展。
VS
方衛平:這件事情到底好還是壞?我個人覺得應該一分為二辯證的來看,一方面:各地的資金推動和政策扶植,可以起到天使投資扶植小微企業壯大、并培養整個產業鏈的作用,可以快速助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推動國家調結構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有些地區也出現了過度的扶植,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破壞市場正常的競爭,或者推動行業的產能過剩。所以綜上,各地政策的扶植最好能做到到位不越位。
楊茹:主要還是源自地方政府GDP目標驅動和產業結構轉換升級的雙重壓力,如果國內現有機器人產業集群項目全部落地,結果必然是重復建設、低端產能過剩和產業惡性競爭,這點已有公論,不再贅述。
目前國內的機器人以工業機器人為主,要提高性能,除了提升關鍵零部件技術,還必須與下游應用領域深入合作,參與下游企業具體生產工藝方案設計和技術研發。珠三角和長三角在制造業基礎、資金和人才儲備上具有先天優勢。
《高工機器人》:產業集群在促進機器人產業鏈發展的同時,是否會吸引更多的熱錢進入機器人產業?
方衛平:熱錢是否進入機器人產業和各地的政策沒有必然聯系。機器人行業是個長周期行業,可能會有5年甚至10年的增長,如果一個行業有這樣的增長,我想很多資金可能會有興趣的。
楊茹:在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同時預期資金面將持續偏緊的情況下,VC/PE和銀行都會更謹慎。給機器人下訂單的不是政府,因此企業本身沒有太多跑馬圈地的動力。只要地方政府不象光伏時代那樣濫發補貼,盲目輸血,企業和金融機構還是可以適當保持理智。
VS
顧斌:我認為產業集群在相當程度上會吸引更多的熱錢進入機器人產業,從而促進整個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在發展的同時也要警惕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
任海元:全國好多地方建設機器人產業園, 機器人產業園會產生一定的產業集群效應,但各地應從自身產業基礎實際出發,量力而行,不應盲目建設機器人產業園, 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熱錢進入機器人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