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想要講講“易到”,不僅僅是因為我專車的第一次給了它,更重要的是它真的為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
我,上海人。你說我嗲也好,作也罷,總之對于氣味的敏感度我是異于常人的。可憐我工作在大北京,有車木有牌兒,有霾木有愛...這樣的日子,計程車是不二的選擇。可一晃就是兩年,毫不夸張的講,我曾不止一次的因為計程車內刺鼻的氣味而頭暈目眩。開窗?換車?吵架?no!no!no!難,難于搖號中車牌。
不過,好在專車來了,我得救了。第一次接觸專車,是2014年春節,正月的北京城,安寧祥和。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沒有水泄不通的街道,這是一年里鮮有的景象。暢通的路況,對于早早開工的人而言著實欣喜,但早晨打不到車的痛苦又難以言表。一次偶然機會,在朋友的推薦下用我的水果機下載了易到用車App,不過之后,它就像其他很多App一樣靜靜的躺在我的手機里。直到那天早晨,我一早需要參加行業內一個非常重量級的招標會,錯過就等于直接將機會讓給對手,為了這次招標,我加班加點就等這天了啊。可誰知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7點半開始,寒風中我足足在南三環小區門口站了20多分鐘,一輛空車都沒有攔到(也有一輛,我開門上車,又被司機借口不去趕下來了),我凍的瑟瑟發抖、心急如焚!
趕緊想辦法,公交、地鐵呢?再折騰一圈肯定遲到。于是拿出手機求救住在附近的這位朋友,他卻告訴我還在外地出差沒在北京,順帶提醒我可以試試之前下載的易到。萬念俱灰的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打開快被我遺忘的紅色易到App,“馬上用車”-輸入上車地點-下車地點-“確定”,很快界面就跳出一個字兒-“接”,隨后跳轉至一個不斷刷新跳動的車輛列表,5輛,6輛,7輛…接單的車輛達到了9輛還在不斷增加…因為第一次使用,我就選了最先跳出的那一輛舒適型邁騰,還看到這輛車距離我只有幾百米。從下單到成功預訂,整個過程只有12秒,真的只有12秒。而正在驚訝之余,又收到一條系統短信:X師傅駕駛車牌尾號為XXX的車輛已經出發,預計5分鐘內到達指定上車地點。說實在的,那會兒自己真的有點蒙圈兒,因為從沒有試過這種方法,就連之前用滴滴、快的那種打車軟件叫計程車,也沒有體驗過這種速度。這就是我2014年春節期間印象很深的一次“專車”經歷,也是我的第一次。
當時,還沒等我回過神,一個電話已經接進來,原來是剛才我選擇預定的易到司機,對方有禮有節,告訴我5分鐘內必到。很快,一輛黑色的邁騰轎車就停在我面前,“您是XX女士吧?我是易到司機,您預訂了我的服務去xxxx?請上車”,這時司機師傅已經客氣的幫我打開了車門。然后...反正一路我都不太敢相信,此前站在路邊的20多分鐘都等于白白浪費。長吁一口氣之后,我把自己陷在舒適的后座里,那種激動,和“苦盡甘來”的對比太鮮明。總之,一時間難以形容,也難以置信…絲毫沒有夸張,也不想去做duang duang的所謂口碑,相信大家可以體會我那一刻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上車后,司機客氣溫和,提醒我系好安全帶,并再次確認好目的地,還告訴我身邊的礦泉水和紙巾免費使用…那一圈下來,這種待遇,尤其是忍受了多年“敢怒不敢言”的出門糾結、打車難,頓時有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快感。
自那次之后,我幾乎一半多的出行方式都選擇了易到,開發票的行程數字記錄也在點滴增加,記錄著我的每一次出發和抵達。印象中,2014年夏天起,又陸續出現了不少專車App,嘗試后,倒都是覺得蠻方便。但易到陪伴我習慣了,也有好多位我收藏過的喜歡的司機,熟悉之后,我的習慣我的喜好我的路線,師傅們都一清二楚,最終我還是一直在用易到。或許真的像人們常說,“選擇你所選擇的”。我承認自己是個“挑剔”的姑娘,但就是想讓每天出門、回家這段路不那么鬧心。我年輕積極,工作有壓力也很努力,一天天的生活忙忙碌碌,為何不對自己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