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靜蕾的經歷引發了人們對凍卵的熱議
央視新聞報道的內容稱,根據我國衛生部規定,單身女性不能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相關手術。有的醫院允許單身女性冷凍卵子,但在使用冷凍卵子時必須提供三證:即身份證、結婚證、準生證。
針對這一規定,作家韓寒在第一時間發微博質疑稱:想要個孩子但就是不想跟男人結婚不可以嗎?自己的卵子自己還不能用了嗎?女性不能獨立行使生育權利嗎?還有,未婚女性懷孕,準生證都不給,孩子未來連戶口都辦不下來,除非認罰巨額社會撫養費。生育必須要和找個男人結婚捆綁嗎?連我這個直男癌都看不下去了。
有部分網友指出,孩子的成長需要健全家庭和父親教育,否則很慘。對于這一觀點,韓寒反駁稱:這是主流生活,有當然最好,但我們也要給非主流人群選擇的權力。況且結婚的不是沒可能離婚,單身母親不是沒可能遇到愛人。不要不給與你想法不一樣的人選擇的機會,還給別人假設最壞的后果。女性不是男人的生育機器和移動子宮。
深度解讀:單身女性不能凍卵是一種歧視
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研究人員,性別平等研究者陳亞亞指出,我國對于輔助生殖技術的禁止規定,主要參照了計劃生育政策,因此也就沿襲了計生工作的弊病。比如為了管理方便,一味盯牢女性的身體,使得女性受到更多限制和磨難。
不讓單身女性凍卵,犯了邏輯上的錯誤。雖然法規不允許單身女性生育,但凍卵并不等于馬上就要生育,完全可以等符合了計生政策之后再生。這在本質上都屬于一種生殖保險。
特別是在目前,對單身男性冷凍精子并無禁令的情況下,不讓單身女性凍卵,涉嫌性別歧視和單身歧視。這種人為的制度限制,使得女性在生育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反而深受其害。簡而言之,你要想在國內合法生育,就必須在你的卵子還有效時盡快找到一個男人。
延伸閱讀:美國日韓如何看待女性凍卵
美國:單身女性所面臨的生育問題,在各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以徐靜蕾凍卵的美國為例,家長對于子女的情感生活介入較少,但部分家長竟然主動給女兒付錢冷凍卵子。Roseann Lake是一個在中國生活了五年的美國記者,也是一位資深的“剩女現象研究者”,她曾提到:“我有一個朋友很有意思,有一天她的爸爸故意把《紐約時報》的關于冷凍卵子的報道放在她的面前,說:這也可以考慮一下吧!”
日本:與我國對單身女性的“凍卵禁令”相比,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則對凍卵的態度更加開放,今年2月,日本首都東京附近的浦安市計劃出資幫助女性市民冷凍卵子,以期扭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當地一名官員說,浦安市正考慮通過一項法案,幫助年齡介于20至35歲的女性居民冷凍卵子,用于以后的懷孕。這名官員說,這是浦安市應對生育率下降的諸多措施之一。而早在2013年,日本政府已發布指導方針,允許健康獨身女性冷凍保存卵子。
韓國: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隨著現代韓國人的結婚年齡越來越晚,越來越多的韓國單身女性將卵子冷凍起來,準備將來想要懷孕時使用。 以韓國Gangnam CHA綜合醫院為例,那里的“卵子銀行”已經儲存了107位女性的卵子,包括36名未婚女子。 韓國首爾醫療中心發言人說:“向我們咨詢冷凍卵子的女性越來越多,大多數都是財政狀況較好的。” 根據韓國法律規定,只要卵子不被轉賣給第三方,儲存時間不過期,就不存在違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