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拔的身姿、姣好的面容、時尚的裙服、燦爛的笑容……此時此刻,女兵們的颯爽英姿絕對是閱兵村里最燦爛的一道風景,她們的表現也將是“9·3”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盛典上最引人注目的看點之一。
能參與閱兵盛典的女兵是如何挑選出來的?她們正在接受怎樣的嚴格訓練呢?
“女儀仗隊員”將首次亮相“9·3”閱兵
女兵平均身高1.78米、平均年齡20歲
作為國家的禮儀部隊,三軍儀仗隊承擔著重大慶典、重大會議、迎送國賓等場合的司禮任務,因此被稱為國家“名片”。2014年2月,三軍儀仗隊在北京軍區范圍遴選了第一批女儀仗隊員,這是三軍儀仗隊建隊62年來首次招收女儀仗隊員。
“9·3”閱兵盛典上,三軍儀仗隊方隊將在11個徒步方隊中首個出場,而女儀仗隊員也將首次亮相閱兵場,這無疑是此次閱兵儀式最大亮點之一!
屆時,51名身著裙裝禮賓服、手握95式步槍的三軍儀仗隊女儀仗隊員將按陸、海、空軍各一列、每列17人的隊形整齊排列在三軍儀仗隊方隊第10至12排。
眼下,62名女隊員正在進行最后階段的訓練,姑娘們平均年齡20歲,平均身高1.78米,大學及以上學歷達88%!她們中最終能夠上場的只有51人,其余11名隊員將作為預備隊員。
與男兵相比,女兵最大的問題是體能差,由此會造成站不穩、走不齊等困擾。同時相比司禮任務,參加閱兵的三軍儀仗隊女兵要端著6.5斤重的步槍前進,長時間立姿端槍,這對臂力、體力是很大的考驗,這進一步增加了對女兵體能的要求。



女兵們從今年6月初開始在場上反復訓練,每天訓練時間都在8小時以上,槍一直背在身上,只有中間吃飯時才會摘下來。一天配槍走下來,不少人肩背都出現了“訓練傷”。經過兩個月的苦練后,女兵體能已有了質的飛越,與男兵的差距明顯縮小,與男兵同一標準,已完全不是問題。
為了在通過天安門時整齊劃一地走好128步正步,女兵們以超常的意志加班加點訓練。訓練時每次正步要走128步的數倍。“縮小與男兵差距的秘訣就是多練,晚上回到宿舍,我們也會有意識去進行增強體能的鍛煉,如做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參閱女兵如是說。
為保證女兵體能的增強,閱兵保障生活服務中心也想了一些辦法,針對女兵飲食比較清淡的特點,在飲食上增加了幾道蔬菜類菜肴,確保女兵能夠吃好。
為了更好地體現東方女性的美,三軍儀仗隊女兵可以化淡妝,這可是女兵的“特權”,符合軍隊條令條例的要求。化妝都姑娘們自己動手,但平時訓練時大家很少化妝,主要是抹點防曬霜。閱兵當天,如何避免汗水對妝容帶來的麻煩?女兵們透露,這幾天她們正在準備預案,會做好多種可能情況的應對方法,實現儀仗隊女兵在大閱兵的完美首秀。
“白求恩醫療方隊”是 “9·3”閱兵唯一的女兵方隊
馬上亮相大閱兵的方隊中,“白求恩醫療方隊”是唯一用人名命名的方隊,也是這次閱兵中唯一的女兵方隊,參與閱兵的姑娘們由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抽組成立。而1984年、1999年、2009年國慶閱兵儀式上,共和國的三支女兵方隊均從這里走出。↓


閱兵是一項極其隆重的軍事儀式,它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國威、一支軍隊的軍威、一個民族的浩然正氣。回顧共和國歷次閱兵,女性都是閱兵場上不可或缺的動人組成。
1958年國慶閱兵:首次出現了女民兵隊伍
1958年10月1日國慶九周年閱兵儀式上,“首都民兵師”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隊伍中。
“首都民兵師”由工人、農民、干部、學生組成,共7個師,被分成21個方隊,他們或肩背長槍,或手端沖鋒槍、腰系子彈帶,邁著整齊威武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廣場。民兵方隊雖然訓練時間很短,但他們隊形和步伐都不亞于正規部隊。當“首都民兵師”5個大紅字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觀禮臺上響起了一陣陣春雷般的掌聲。


↑1958年閱兵儀式上,首都民兵通過天安門廣場。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防體育大隊里,有一個掛著清一色沖鋒槍的青年女民兵方隊,她們昂首闊步地前進——這是新中國閱兵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女民兵隊伍。

↑首次出現閱兵儀式中的女民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84年國慶閱兵:女兵第一次組成方隊參閱
女兵身高1.60米到1.70米、年齡17歲到25歲
1984年的國慶閱兵是新時期的一次盛大閱兵,這次閱兵儀式中,我國第一支由422名女學員、女戰士組成的女兵方隊走過天安門接受檢閱,展示了世界一流的氣質和素質。
這支女兵隊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軍醫學院的學員組成,領隊是2名女軍官。年輕的女兵們頭戴大軍帽,佩戴紅十字袖章,英姿颯爽,共同組成了我國閱兵史上第一個女兵方隊。受閱后,女兵方隊受到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通令嘉獎。


↑1984年大閱兵上,第一個女衛生兵方陣接受檢閱
第一個女兵方隊的選拔背后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1983年底,白求恩衛生學校接到任務,組建中國第一支女兵方隊,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擔任學員一大隊政委的栗龍池被任命為方隊政委。“誰也沒有經驗,都只能摸索著干。”栗龍池接到命令后,首先就是選拔422名隊員——352名正式方隊隊員,70名預備隊員。
當時選拔很嚴格,身高要在1.60米到1.70米,不僅有形象標準,政治條件還要過硬。在學校選拔一遍竟然沒有選夠,栗龍池只得從北京軍區選拔了100多名女戰士補充到方隊里。這批隊員最小的17歲,最大的25歲。
這次女兵方隊里有一對名叫何愛澤和何仰澤的姊妹特別引人注目,后來無論是首長還是媒體到女兵方隊,都要看一看姐妹倆。

↑1984年大閱兵前夕的閱兵村中,女兵們正在嚴摳細訓、一絲不茍地訓練。

↑1984女民兵方正通過天安門
1999年國慶閱兵:孿生姊妹領隊展現颯爽英姿
女兵身高1.63米到1.75米
1999年10月1日,共和國迎來50華誕,這一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世紀大閱兵”。
這次大閱兵中的女兵方隊隊員全部來自白求恩軍醫學院,其中還包括有來自苗族、白族、回族、土家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30多名學員。閱兵當天,女學員們身著草綠色西服領上裝、深藍色軍裙,腳蹬高腰皮靴,意氣風發地走過天安門廣場。


這次又是栗龍池擔任女兵方隊領導小組組長。選拔隊員時,他遇到了15年前同樣的問題——學院人員不夠選拔,只能抽調戰士。“這批學員身高要求達到了1.63米到1.75米,各方面要求也比第一批隊員要高,而政審條件則放寬了很多。”
在整個閱兵典禮進行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畫面之一是兩位美麗的孿生姐妹率領女兵方隊英姿颯爽地走過主席臺,姐姐叫張薇薇、1.68米,妹妹叫張莉莉、1.69米。

姐妹倆來自遼寧鞍山,出生于1977年。6歲那年,兩姐妹被父母送進鞍山市少年宮學習舞蹈,1991年,北京軍區面向全國特招文藝兵,姐妹倆脫穎而出,成為某部7名特招文藝兵中的成員。1996年,姐妹倆雙雙考入白求恩軍醫學院。1998年姐妹倆分別以優異成績畢業,被授予中尉軍銜。畢業前夕,兩人選入了國慶50周年閱兵式女兵方隊,并因為形象好、身材好、個頭相當被選為領隊。
在閱兵式上,這對雙胞胎姐妹以美麗灑脫的英姿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2000年,姐妹倆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表演歌伴舞《軍中姐妹》。她們歌聲甜美,表演真摯感人,贏得了觀眾評選歌舞類一等獎。

↑姐妹倆2009年時的合影
2009年國慶閱兵:首現陸、海、空三軍女兵方隊
女兵平均身高1.69米、平均年齡22歲
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60華誕,這場隆重盛大的閱兵儀式上,首次出現了陸、海、空三軍女兵方隊。
這支陸、海、空三軍女兵方隊白求恩軍醫學院負責抽組,由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部隊組成,共378人,平均年齡22歲,平均身高1.69米。


陸、海、空三軍女兵方隊的三軍女領隊分別由陸、海、空三軍選派,她們是陸軍領隊奕馨、海軍領隊魏韻蕭、空軍領隊譚艷梅,三軍姐妹花身高都是1.73米。↓

這次閱兵是對我軍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全面檢閱,中國女兵以良好形象接受黨和人民檢閱,充分展現我軍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使命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特色形象。
(文中配圖來自中國軍網、新華網、人民網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