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奢侈鞋履制造商周仰杰(Jimmy Choo) 最近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財報,里面提到了上半年周仰杰(Jimmy Choo)同店銷售 3.3% 的增幅比 2014 財年全年 5.7% 顯著下跌。而集團將原因歸咎于以倫敦 Sloane Street 旗艦店門店為首的一系列店鋪暫時停業翻新影響了銷售。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周仰杰(Jimmy Choo)自2014年10月中旬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而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整體收入總計 1.59 億英鎊。目前周仰杰(Jimmy Choo)是倫敦第三大奢侈品牌,是繼博柏利(Burberry)和瑪百莉(Mulberry)之后的倫敦第三大奢侈品牌。
財報中提到的位于倫敦斯隆街(Sloane Street)的旗艦店是于2005年開設的,除此之外在倫敦還有位于Motcomb Street和新邦德街(NewBond Street)的另外兩家旗艦店。2015年上半年以來,周仰杰(Jimmy Choo)連續在中國開店,分別有4月份在成都開設亞洲首間雙層旗艦店,同月在在廣州開咖啡店集Caf賣鞋,7月份在香港開設亞洲最大的旗艦店。

在2014年12月的財報上,周仰杰(Jimmy Choo)所屬的Labelux集團就表示了預計未來會以每年10-15間新店的速度擴張。從今年上半年的布局上來說,雖然位于倫敦的旗艦店并沒更新,但是光是在中國,就能看到今年周仰杰(Jimmy Choo)新開了三家店,在這種情況下銷售額應該有所增加。但是剛剛發布的財報卻并不是這樣顯示的。
歸根到底,周仰杰(Jimmy Choo)之所以會出現銷售放緩,有可能并不是因為集團所說的因為沒有更新店面所致,而是因為受到香港旅游業衰退以及海外市場強勁的影響。這一點從財報中提到的由于日本受惠于中國游客客流猛漲收入增幅達20.5%可以看出。再加上上半年中國內地反腐力度加大,許多人對奢侈品保持觀望的態度,所以才造成了上半年周仰杰(Jimmy Choo)銷售雖有增長,但并沒有出現暴漲等現象。

而2015年6月份的時候周仰杰(Jimmy Choo)禁聯合創始人Tamara Mellon新品牌用相同供應商,雙方的官司在一定程度上對品牌造成負面影響,這個也可能是最后導致銷售放緩的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在今年的上半年奢侈品行業一片哀嚎的情況下,周仰杰(Jimmy Choo)的銷售雖然出現放緩,但還是有所增長,足見周仰杰(Jimmy Choo)的品牌效應正在加強。只是銷售放緩卻將原因歸結于店鋪沒有更新,這個原因難免會讓人不信服。接下來周仰杰(Jimmy Choo)即將進入2015年的下半年財年,從當前形勢看,今年的財年周仰杰(Jimmy Choo)歲可能沒有去年那么風光,但是也應該會有一個好的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