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個像哥倫布,在荒蠻時代,開天辟地,尋找新的大陸。而另一個,則在相對沉穩的時代,利用開放的經營之道,締造了新的王國。兩個時代的蘋果,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但其實也是兩種維度上創新和開拓。
作為拓荒者,喬布斯以其近乎偏執的現實扭曲力場,締造了自己的新大陸。無論是在硬件、工業設計、商業、人文科技等角度,他都樹立了一套自己的標桿。他無視市場規則,用自己的理念去教育用戶,甚至是改變行業及市場規則。拓荒者在開疆拓土時,那種所向靡的姿態給人帶來了極其震撼的新鮮感和刺激感。
然而,當新大陸被發現后,隨之而來的是相對穩定的時期。產品形態已經成熟,硬件技術已到達臨界點,產業整合也相對穩定,而如何在這個穩定的時代,仍然帶來新鮮感和刺激感,這是庫克的使命。
商者身份出身的庫克,沒有喬布斯那般善于“傳教布道”,但他更愿意傾聽用戶的心聲,也更懂得用戶的內心。雖然有些時候,與喬布斯的理念背道相馳。
比如在屏幕尺寸上,喬布斯曾認為智能手機的最佳尺寸為3.5英寸,而平板電腦的最佳尺寸為9.7英寸。其理由是3.5英寸手機是最貼近用戶使用的尺寸,單手操作基本能夠做到大拇指無障礙覆蓋。而9.7英寸平板,大小與A4紙相當,在閱讀及使用上最貼近實際體驗。
然而,庫克不但推出了5.5英寸的iPhone,還推出了7.9英寸和12.9英寸的iPad,這幾乎違背了喬布斯當初的理念。其實推出大屏手機,一方面是果粉的需求,另外也是一種防御策略,在推出iPhone6Plus后,其主要競爭對手三星在高端機市場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而7.9英寸iPad mini,則是針對當時極為流行的android小尺寸平板,雖然iPad mini在發布時遭到業界的質疑,但其銷量卻一度超越了全尺寸iPad。現在,庫克又帶來了全新的iPad Pro,這款產品定位為商務市場,其誕生背景是在iPad出貨下滑、辦公能力遭到質疑的情況下,iPadPro承擔著蘋果移動設備在商務辦公領域的全新探索。
可以看到,喬布斯對產品尺寸的定論,是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前提下。而庫克的多尺寸策略,不但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同時也有力地回擊了競爭對手。
而另一個爭議點是在產品顏色上。以往蘋果產品的顏色主要以白色和灰色為主基調,顯得更加沉穩大氣,也更具科技感。而在iPhone 5C開始,蘋果開始嘗試多彩的設計,特別是iPhone 5S的香檳金更是創造了“土豪金”現象,在中國市場尤為受歡迎。而這次,蘋果又推出了玫瑰金版iPhone 6S,Apple watch運動版更是增加水粉色系列表帶。庫克在這次發布會后的采訪中表示,“當初推出金色版的時候,我們沒有想到會在中國市場那么受歡迎。而這次的香檳金色也是專為中國市場考慮的,喬納森花了很多心思來調整這個色彩,我們希望能夠掀起另一個銷售高潮”。
其實,除了顏色外,蘋果在許多細節地方也針對中國用戶作出了改變,比如產品首發中國地區、Appstore 1元特價專區、軟件針對中國用戶優化等等,而這些改變讓蘋果收獲頗豐,今年第二財季其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增長了70%,占總營收的29%。而在喬布斯時代,中國一直是一個不被重視的市場。
這次備受爭議的還有觸控筆ApplePencil。2007年,喬布斯在第一代iPhone發布會上嘲諷了觸控筆“who wants a stylus?”,并認為:上帝已經給了我們10支觸控筆(手指頭),因此我們就不再需要額外的了。當年喬布斯的這句話,被許多媒體挖了出來,并認為蘋果這是在打自己的臉。其實,我們可以分析下,這應該是在兩個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分歧。在iPhone誕生前,業界所有的觸控屏產品都是采用電阻屏,只能用手指的指甲操控,體驗并不好,因此許多廠商都推出了觸控筆輔助操作。而iPhone首次采用了電容屏,其Multi-Touch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手指操作的體驗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因此喬布斯認為智能設備不需要觸控筆。然而,隨著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增長,手指操作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比如在觸控屏上進行精細的繪畫、批閱等,手指操作顯得過于笨拙。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甚至催生了許多專業設計觸控筆的初創公司。蘋果這次推出Apple Pencil,并不能說是一種“倒流”,它滿足了一部分專業人士的需求,并且也很好地增強了iPad Pro的生產力。
喬布斯善于引導和教育用戶,然后讓用戶活在自己圈起的封閉世界當中。而庫克則善于洞悉用戶需求,推出功能強大的產品,以開放的心態迎合市場。其實,這兩種策略并無高下之分,是兩種維度的創新,一個建立了封閉的帝國,而另一個則帶領著這個帝國向著更遠的地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