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內地盛夏時,在西藏海拔最高的地方,還能用凍得梆硬的雞蛋砸核桃。
西藏,一個特別的地方;煜騰太陽能團隊,一群特別的人,將平板太陽能溫室大棚項目落戶到這個世界屋脊,解決了高寒地區人民冬季蔬菜匱乏的問題。
目前,該項目第一期已正式竣工。
雪域五十年 跨越上千年
9月8號,圣城拉薩晴空艷陽下,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布達拉宮再一次見證雪域歷史,數萬名各界代表和民眾身著盛裝在廣場上共同見證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
法國《歐洲時報》發表社論說,西藏民主改革50年以來,不僅解放了農奴,更使西藏走入了互聯網時代。這一步五十年的跨越,不客氣地說,等于歐洲中世紀以來的五百年。正如西藏諺語所說,“盡管烏鴉在聽,駿馬照樣在奔跑”。
在高原的一個小村子里,村民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外拔草,他所打理的蔬菜棚與村里其它大棚一起,在陽光下泛著亮光,與不遠處的雪山交相輝映。就在這個邊陲小城,正上演一出精彩的“果蔬傳奇”。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這里的植被成活率極低,以前幾乎沒有自產的蔬菜和水果。“過去,想吃一頓韭菜餡餃子,要等有人去拉薩或內地出差,托他們特意捎回幾斤韭菜才行。”這里的牧民說道。
近年來,這種情況有了根本性的變化。西藏通過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與援建等資金,引進了蔬菜大棚,內地能夠吃到的各種蔬菜和部分水果,都實現了本地自產。而煜騰太陽能所承建的平板太陽能溫室大棚項目,改變了以往農業大棚冬季依賴煤、電等常規能源模式,極大限度的節約了使用傳統燃料采暖的成本,更加節能環保,同時解決了這里人民的蔬菜缺乏問題,豐富了西藏人民的“菜籃子”。
紅了太陽能 綠了世界屋脊
“以前,這里的蔬菜主要靠菜商從西藏拉薩、新疆喀什翻山越嶺販運而來,菜價隨著高昂的遠途運輸成本水漲船高。”村民介紹道,當時蔬菜種類少、品質差、價格高,“每逢冬季大雪封山,蔬菜更難運進來。”
雖然地處藏西高原,但這里并非無法種植蔬菜。這里光照強、蟲害少,反而成為果蔬種植的“加分項”。于是,煜騰在拉薩開建了平板太陽能農業大棚采暖項目,第一期8200㎡目前已全面竣工。煜騰創新研發的無需介質、直接走水的免維護抗凍高效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在高寒地區絲毫不受影響可順利運行。第一期建成后根據各種蔬菜對溫度的不同需求將控制在18~22度之間,大棚采用地下儲熱、自然散熱的設計理念,分區溫控、智能控制。
登高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上百座溫室大棚整齊劃一地排列在一起,不遠處是一大片蔥綠的樹林,世界屋脊成為一片綠色的海洋。“一期蔬菜大棚建成后,更多自產的蔬菜不僅能滿足自己,還能去市場銷售。更多的村民掌握蔬菜種植技術,便是掌握一個穩定的增收致富的方式。”這里的負責人說道。
此次項目不僅開發了高寒地區的太陽能市場,同時為西藏、新疆、甘肅、東三省等高寒地區的平板太陽能農業畜牧業大棚采暖工程樹立了有章可循的標桿,同時表明太陽能熱利用的應用領域從熱水、洗浴向采暖、制冷、工農業利用等領域進一步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