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市場、定制香水和韓式護膚品,都是時尚品牌自救或錦上添花的新籌碼。

近日,貝恩公司發布了一份奢侈品市場的年度報告。報告指出去年,歐美奢侈品市場大多依賴于出手大方的游客和蓬勃發展的配飾市場,鞋類產品的生意已經好過箱包。
一些顯而易見的趨勢還在持續。比如亞洲市場迎來歷史最低點,尤其是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表現十分欠佳。雖然中國消費者以31%的占比依然成為全球消費奢侈品的主力軍,但旺盛的購物欲并沒有在本土大型購物商場表現出來。
批發商依然占據個人奢侈品市場的主要渠道,零售市場的份額也在增加,電商的渠道份額在2015年增長了7%,對比2012年已經翻了一番。
除此以外,市場上還出現了三大在過去并未被太多談論的新趨勢,其中包括美妝等造型類產品市場生機勃勃等。從此刻開始,無論你是投資者還是品牌主,了解它們也許會給你在商業布局上提供一些新指示。


男性市場進一步擴容 潛力巨大
男性成衣市場還在擴大,但不是所有品類都好賣。休閑服保持一位數比例增長、速度較慢,正裝市場遭到重創。如果現在有資金,最好投入到外套、單寧和羊絨衣服的生產上,浮夸的毛毛和皮草制品也勢態良好。
男性消費者對外表的在意也蔓延到整個造型市場。Google近日發布了自己對美妝市場的觀察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加關注美發,而2015年是這個趨勢第一次出現的轉折點。
“怎么樣挽一個男式的發髻?”成為google搜索熱詞。這類問題的熱度,在google搜索引擎中已經超過了女性對發色、編辮子等問題的關注,揭示了男性美發市場迎來了好時候。
同時,男性美發護理市場也潛力巨大,但品牌主們似乎都還沒反應過來,因為目前男性護發產品發布廣告的只有1%,這個市場亟待先行者。
手工香水和定制香氛走熱
貝恩的報告中顯示出,獨立和手工品牌在香水市場表現良好,消費者比以往都更加青睞個性化的味覺體驗。
香水消費者正在發生顯著變化,明星對香水市場的帶動作用逐步消失,大眾香型不再受到歡迎。現在,無論是Taylor Swift還是Justin Bieber可都賣不動香水了,伊麗莎白雅頓等大眾型高檔化妝品品牌的香水業務普遍遭遇挫敗。
要想贏得轉機,NPD集團美妝市場分析師Karen Grant的意見是重新定位年輕客群。這意味著香水品牌從香型、定價和外包裝上都要改變。
設計師品牌和小眾香型為主導的香水品牌表現較好,歐洲消費者依然最愛Chanel和Dior。而如雅詩蘭黛這樣的品牌則需要通過投資獲得轉機,比如獲得了Tom Ford香水線經營權,又收購了曾經只屬于利基市場的高端品牌Le Labo和Frederic Malle,Grant認為這一步棋終將見效。
同時,定位年輕人還需要將包裝改小,以適應他們的消費能力。因此,那些有個性、價格較低且愛出旅行裝香水的品牌會是未來贏家。

美國美妝品牌收購韓國競爭者
從蝸牛面膜到氣墊CC霜,再到霧面唇彩,歐美美妝品牌近年來越來越重視亞洲市場潮流。以中、日、韓為代表的東亞市場對韓國美妝產品認同度極高,韓國美妝在價格和效果上既叫好又“賣座”。
近日,雅詩蘭黛集團宣布收購韓國Have & Be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終于結束近年來對韓國護膚美妝市場的觀望,走出了第一步。整個交易將于12月完成,收購機會也將出現在雅詩蘭黛將來公開的財報中。
Have&Be旗下擁有醫學護膚品牌Dr.Jart+和男士護膚品牌DTRT兩個品牌。其中Dr.Jart+在千禧一代中擁有廣泛的用戶,曾掀起過BB霜風潮,并于2012年在美國絲芙蘭上架,而BB霜也是Dr.Jart+打入美國市場的主要產品,一直以韓國皮膚科權威醫生研發作為賣點,產品強調對肌膚的醫療級修復,尤其重視美白及皺紋修復效果。
雅詩蘭黛希望借韓國品牌來接近亞洲的護膚科技,同時也可以緩解亞洲市場的疲軟現狀。從8月的數據來看,雅詩蘭黛的護膚品銷售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其中韓國和香港的頹勢最為明顯。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雅詩蘭黛絕不會是唯一下出這步棋的歐美護膚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