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4月18日消息(記者景明)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5年底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很多在校學生不斷出現不良反應和疾病,有493人出現皮炎、濕疹、支氣管炎、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癥狀。家長懷疑與旁邊的化工廠污染地塊有關。然而,學校和當地政府稱,經檢測,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對于該事件,環保部和江蘇省政府將成立聯合調查組,盡快趕赴常州進行現場調查。
常州外國語學校現有初、高中部58個班級,約2800名師生員工。2015年9月,該校遷至位于常州新北區龍虎塘街道的新校區。自當年年底起,陸續有在校學生不斷出現不良反應和疾病,家長懷疑與一路之隔的化工廠,搬遷后遺留的污染土地有關。
據央視報道,在一份項目環境影響報告上,這片地塊土壤、地下水里以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機污染物為主,多環芳烴以及金屬汞、鉛、鎘等重金屬污染物,普遍超 標嚴重,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濃度超標達94700多倍和78800多倍,四氯化碳濃度超標也有22699倍,其他的二氯苯、三氯甲 烷、二甲苯總和高錳酸鹽指數超標也有數千倍之多。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指出,以上這些污染物都是早已被明確的致癌物,長期接觸就會導致白血病、腫瘤等。而當地在短時間內出現這么多群體性的癥狀,且發病率這么高,應該與該地塊的嚴重污染有一定關系。
據了解,作為該校建校依據的環評報告批復時間是2012年3月,然而學校奠基施工的時間卻是2011年8月,也就是說,學校開始施工的時間比環評批復時間整整早了7個多月,屬于典型的未批先建。2015年9月,大批學生入校,但此時北邊的污染土壤正在開挖修復中,直接導致污染物大量溢出。
實際上,早在2015年12月,有家長在接送孩子時聞到學校周邊有刺激性氣味,紛紛質疑學校選址不當,部分家長希望學校搬遷到其他校區過渡。但是遭到拒絕。
在整個事件中,可以說家長和當地官方是各執一詞。學校和當地政府同樣拿出了有關機構的監測報告。但是,結果都是顯示,符合國家標準,建校的依據和學校環境沒有問題。
據報道,對于該事件已經引起了環保部、教育部、江蘇省政府關注。環保部、江蘇省政府立即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并成立聯合調查組,將盡快趕赴常州進行現場調查。調查結束后,調查組將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