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冬上海時裝周近日拉下帷幕,除了已經被中國時尚界熟知的設計師名字,今年的時裝周上被更多提及的,是各間showroom的名字。近年來國內showroom和買手店的井噴式發展,也意味著本土時尚行業人才緊缺,需要越來越多的專業時尚買手。

這幾年里上海和北京不僅有很多充滿店主個人風格的優質買手店持續發展,比如Triple-Major、Alter、Le Lutin,國際軍團例如10 Corso Como、Maria Louisa相繼進入;而國內幾乎每一個省會城市都有一家“中國設計師品牌集合店”,譬如成都的肆合。Showroom蓬勃發展的根源在于市場供需關系的活躍。高端消費群對傳統量產奢侈品牌的厭倦,以及新興精英階層對新銳設計的青睞,使得設計師品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各類showroom和買手店順應市場趨勢在中國迅速發展。

機會與風險并存,挑戰與機遇同在。國內Showroom仍處于萌芽階段,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風格與明確的品牌認知,通過長期的經營來培養一批忠實顧客,提供從準備階段到后期銷售全面而完善的服務。形成“因為本土,所以國際”的正對性特色市場營銷策略。然而對于中國現階段的showroom而言,更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在國內尚處于混沌階段的市場與規則中抓住機遇,找準自己的出路。這個行業需要很多素質:敏銳的時尚眼光,專業的零售運營知識,過硬的市場營銷能力和品牌推廣能力,強大的設計師關系人脈,一樣都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