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室內空調開多少度最合適?
⊙ 空調溫度和室外相差5℃以內
據某知名品牌空調技術人員介紹,對于靜坐或正在進行輕度勞動的人來說,空調定在26℃時,房間的濕度在50%左右,這是人體比較適宜的濕度,人體感覺比較舒適。人體最適宜的空調溫度也是在24℃至27℃,夏季的晚上考慮到節能開到26-28攝氏度最合適,室內外溫差不宜大于5℃,溫差太大容易引發空調病,空調在制冷時,設定溫度高2℃,就可節電20%。
⊙ 晚上睡覺空調開多少度最合適?
在恒定溫度下,室溫保持在28度是最適合休息的。因為在休息時,人體的免疫里會下降,如果室溫過低,第二天起來出現渾身乏力、頭疼、腰酸背疼、四肢痛、關節痛等癥狀,更嚴重時可以引發腹瀉、月經不調、“空調病”等更多疾病。人在睡眠時,代謝量減少30-50%,夜間空調不應低于24℃,或將空調設于睡眠開關檔。所以,年輕的朋友不要貪圖涼快睡覺時通宵開著空調,最多是將其調為夜間模式,只要可以清涼地入睡就行了,否則睡著后很容易受風著涼。
⊙ 空調開多少度可預防空調病?
夏天患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比較少,但是近年來門診病人有增多的趨勢,這與人們長時間呆在室內空調環境有關,一方面是溫度太低,另一方面是空調如果不及時清洗很容易滋生軍團菌等細菌,使得人體抵抗力下降。鼻塞、流涕、頭痛、失眠、內分泌失調等都是所謂的空調病的典型癥狀??照{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內外溫差過大,雖然人體有一定的體溫調節能力,但是這個能力是有極限的,氣溫作用于皮膚,是通過對人體神經系統的作用,引起調溫效應反應,使人體血管收縮或舒張來保持體溫的恒定。人體之所以能夠保持37℃左右的恒溫,主要是靠皮膚的體溫調節功能,皮膚的散熱量約占人體總散熱量的90%。從火熱的室外一下子進入陰涼的室內,人體自身很難迅速調整,會產生一系列不適的反應,這是由于空調機處理后的空氣中缺乏負離子,室溫過低還會使人體皮膚血管、汗腺和皮脂腺收縮,導致神經調節紊亂,表現為頭暈、易倦、全身不適、精神不振及免疫功能下降等。特別容易患感冒、胃腸炎、肩周炎、面部神經麻痹等癥,更是心腦血管病人的大忌。醫師建議,室內外溫差不應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雖然可能出現38℃以上的高溫天氣,但是一天中大多數時間的溫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內溫度是比較合適的。
夏季空調病最易襲擊哪些部位?
呼吸道最“脆弱”
呼吸道是最脆弱的,冷氣一旦攻破了呼吸道的脆弱 “防線”,輕則出現咳嗽、打噴嚏、流涕等感冒的癥狀,即上呼吸道疾病;專家稱空調引起較嚴重的下呼吸道疾病是肺炎。專家指出尤其是在中央空調下工作、學習,中央空調很適合軍團菌傳播,潛伏期大約是2-12天,雖然沒有上呼吸道的反應,但卻發熱、怕冷、肌肉酸痛、干咳、無痰或少痰,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持續發燒、干咳、打寒戰,嚴重的還會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
另外,屋子里雖涼,但是濕度卻太低,這對人們眼、鼻的黏膜都不利。而干燥的環境適合病菌和病毒的生存,人們覺得鼻子、嗓子發干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病毒侵入了。同時,屋里的塵埃、塵螨流通不出去,有過敏體質的人還很容易出現過敏反應。
大腦神經會失衡
常聽經常坐在空調屋里的人說“我覺得頭暈目眩、眼冒金星,還愛忘事”之類的埋怨。據介紹,這就是由空調病引起的常見大腦神經失衡反應。空調除了致人感冒,對大腦傷害也相當嚴重。空氣里含有的陰離子能抑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緩解大腦疲勞。但是,空調卻過多地吸附了陰離子,讓屋子里的陽離子越來越多,陰、陽離子失調也讓人們的大腦神經系統跟著紊亂失衡。
關節、腸胃易受涼
年輕人往往不太注意空調引起的關節疼痛,但常吹空調卻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夏天室外空氣灼熱,人們普遍穿得少,但室內的空調冷氣吹得厲害,而衣服又是這么單薄,這樣的低溫環境會刺激血管急劇收縮,血液流通不暢,導致關節受損、受冷、疼痛,像脖子和后背僵硬、腰和四肢疼痛、手腳冰涼麻木等都是常見的反應。
另外,屋里太“冷”容易導致胃腸運動減弱,再加上夏天貪涼,經常吃冷飲,腸道內外都被“冷”控制著,很多人又拉又吐就不足為怪了。
裸露皮膚讓濕疹“乘虛而入”
原來,很多空調沒有長期使用,過濾網上已吸附了大量的灰塵、霉菌等,隨著空調的冷風吹進室內,附在人體皮膚上,或被吸入體內。加上不少室內環境封閉,空氣不流通,就大大增加了誘發濕疹的機率。此外,空調長時間制冷,會產生大量的冷凝水,使空氣越來越干燥,而我們穿衣較少,皮膚大部分裸露在外,加速水分流失,成為濕疹復發的又一主因。
所以,斬斷這些“導火線”是最為重要的。具體來說,空調的濾塵網應該1-2個星期清洗1次,并盡量使用潮濕的布,避免塵土“漂移”。同時,市民使用空調的時間以2-3個小時為宜,防治過度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