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其實是個不適合“匠心”的地方,它浮華、復雜、急躁,很難用心精雕細琢一件事。在這個張揚的時代,李光潔是最好的“順應者”,看似循規蹈矩、死守教條,實則順應挑戰、變化莫測。像一只蚌,默默的用自己的血肉情感磨礪浮沙,然后給你最柔亮的珍珠。

◆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
熒幕上的李光潔總是給人英挺、帥氣,眼神滄桑的硬朗男人形象,從《杜拉拉升職記》到《山楂樹之戀》,那時認識他的人,會很輕易的將他的演藝之路定義為偶像派。
但其實從入行開始,二十多歲的他,就曾獨挑人文大戲男主角,從《走向共和》開始,接連《記憶的證明》、《特殊使命》、《軍人機密》、《柳葉刀》、《殺虎口》……這一路穩扎穩打演下來,他把自己封印在角色里,演技得到錘煉和證明,卻因為題材類型,失掉做為明星的個人存在感。
甚至過去有人評價他“戲紅人不紅”。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李光潔給人的印象是一塊過于堅守的“石頭”,內心扎實,棱角分明。

剛剛殺青的《林海雪原》對于李光潔來說,又是一部精雕細琢的“難啃劇”。從1960年到2014年,從小說,電視劇再到電影,《林海雪原》已經成為大眾眼中的IP巨作。如何重塑經典,演活楊子榮這個角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觀眾印象最深的“天王蓋地虎”那場戲,也是李光潔殺青的最后一場。“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這句話,那么這幾句話你用什么語氣說,用什么方式說,這就是一個課題。”為了這部戲,他和劇組多次前往牡丹江考察取景、到楊子榮紀念館看他生前的照片,反復琢磨原著和經典版本影視作品。用他的話說“我肩上的責任不只是一個演員、一個角色,而是一個文化的傳承。”

在對待演戲這件事上,他有著自己的堅持和想法,不只是認真,而是真正的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從選擇角色開始,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性化的角色”,堅信著只有自己先理解角色,才能帶給觀眾更好的觀感。
“我覺得我是一個只會背臺詞和演戲的人。”李光潔這樣評價自己,“我不會太急切地去做某一個事情,很多事情不是你絞盡腦汁地去怎么樣,就可以換來的。”自出道之日起似乎從來沒有強求過“曝光”與“頭條”,也從未在意過“紅與不紅”,他始終不忘初心,堅持走著一條“文火慢熬”的演員之路。

◆ 做個聰明的守塔者 ◆
彩色西裝、鮮橙色長褲,一身時尚都市雅癖范兒和伴舞載歌載舞的演繹一曲《情瘤感菌》,這是《跨界歌王》舞臺上的李光潔。
5年前看到他這樣出現在舞臺上,一定會認為他瘋了。可近幾年,李光潔越來越“放得開”。不僅在微博上成為了“正能量段子手”,舞臺劇、攝影、導演、綜藝、網劇一個都沒落下。“我所在的行業已經快變成純粹的娛樂圈了,有時候我也難免成為娛樂的一份子。”對于改變,他是這么描述的。

見李光潔之前,有個幾年前曾采訪過他的編輯提醒我,他是個不太愛聊的人,很難調動起他講故事的欲望。相處下來,發現并不像別人說的那樣“死板枯燥”,在經歷了許多事后,他已經學會平衡內斂和放開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