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熱,老人體溫調節能力變弱,不容易出汗,再加上老人本身體內水分就少,很容易中暑。小孩體溫調節功能尚未成熟,體溫變化幅度大,加之無法主動增減衣服、喝水等,因此也是易中暑人群。
先兆中暑癥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癥中暑癥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小時內恢復。
重癥中暑癥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癥狀特點:多發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癥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于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癥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于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癥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中暑以后怎么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于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日本氣象學會發布了《日常預防中暑指南》,可根據濕球溫度(用濕紗布包住溫度計的感溫部分,紗布下端浸在水中,保持周圍空氣流通,溫度計顯示的穩定讀數就接近濕球溫度)來確認中暑的危險度。
一般來說,預防中暑要做到以下幾點:
1、穿透氣性、吸濕性較好的服裝;
2、晴天外出時要戴上遮陽帽或打遮陽傘,避免陽光直射;
3、氣溫高時可拉上窗簾遮擋陽光;
4、平時要加強鍛煉,但盡量不要在烈日下做劇烈運動;
5、即使不出汗也要注意補水,長時間運動后,補水的同時還要補鹽;
6、潮濕悶熱的天氣要格外注意給身體降溫。
除此之外,對于老人來說,大腦溫度感應機制敏感性下降,常常察覺不到口渴及高溫帶來的不適。美國研究指出,酷暑是被低估的致死因素之一,全美因酷暑導致的死亡中,65歲以上的老人占四成。因此,建議老人要注意觀察氣溫,家中最好常備溫度計和濕度計;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一感覺到熱就要打開電風扇、空調,或者用涼毛巾擦拭身體,尤其是手腕、面部和脖頸等處;養成喝茶的好習慣;高溫天最好不要外出。
夏季地面溫度約為60℃,小孩由于身高較矮,離地面近,更容易受到高熱地表的影響。因此,建議家長最好在上午或傍晚等較涼爽的時候帶孩子出門;如果孩子需要坐嬰兒車,應選擇距地面高的;如果不開空調,夏季封閉的汽車內氣溫可達50℃,因此不要將孩子獨自留在車內,尤其是孩子睡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