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一則女孩被竹葉青咬傷的新聞引發了網友關注,醫生拼死搶救才挽回了女孩的左腳。貴陽百花湖鄉一名8歲女孩進自家菜園采摘黃瓜解渴,被一條毒蛇連咬三口,最后一口咬住不松口,女孩猛力搖擺跺腳才擺脫蛇口。最終,醫生在女孩被咬的左腳上連開10條口子放血,才將女孩左腳保住。
昨日下午,記者在貴醫附院小兒科見到了受傷的女孩小麗,她的左下肢從腳趾至膝蓋之間仍然腫脹發青,她的媽媽守在病床邊。

小麗告訴記者,她是貴陽百花湖鄉的。7月9日中午12點左右,爺爺奶奶帶著她和3歲的弟弟在自家的菜園子里干活。因為天氣有點熱,口渴了,她便獨自一人到菜地里的黃瓜林摘黃瓜解渴。就在她準備摘黃瓜時,突然感覺左腳十分疼痛,好像被咬了一口,低頭一看,一條青蛇又朝她的左腳上咬了兩口,最后一下怎么也不松口。
“我提起左腳猛烈地搖擺和跺腳,好一會功夫才擺脫那條蛇,然后那條蛇就鉆進了草叢里。”小麗說,她感覺腳非常疼痛,哭著往爺爺奶奶那里跑去。爺爺奶奶立即通知她的父母,把她送到了貴醫。

小麗的媽媽說,貴醫沒有抗毒血清,一家人四處奔波尋找,最后在省醫找到。可是血清不能從省醫帶出,他們只好將孩子送到省醫輸血清。
“醫生開始說女兒的腳保不住,嚇死我了,也嚇到了女兒。”小麗的媽媽說,因為尋找血清四處奔波,直到次日1點才輸血清。回到貴醫,醫生檢查后說,小麗的腿局部壞死可能保不住,嚇得她和女兒直哭。
“腿保不住要截肢,女兒就不能跳舞了。”小麗的媽媽說。

經醫生檢查,小麗的左腳上被蛇咬出三條口子。為了挽救小麗的腿,醫生在她的左腳上開了10條口放血,并擠壓有毒血的部分。通過最近兩天的住院治療,小麗腿上的腫脹已比剛開始時消了不少。目前,醫生檢查表示,小麗的腿有救了,預計再住院半月就能出院。
經醫院抽血化驗,確認咬傷小麗的蛇為青竹蛇(竹葉青蛇)。
竹葉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爬行綱、有鱗目、蝮亞科的一種,屬于竹葉青蛇屬。 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葉青蛇是一種美麗的毒蛇,全身翠綠,眼睛多數為黃色或者紅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條線,尾巴焦紅色,觀賞價值極高。竹葉青蛇頭較大、三角形,頸細,頭頸區分明顯。頭頂具細鱗;左右鼻間鱗不相切,由細鱗分開;背鱗除最外一行外均起鱗,中段19-21(偶有23)行。除少數為卵生外,絕大部分品種為卵胎生。[2] 竹葉青蛇常吊掛或纏在樹枝上,以蛙、晰蝎、小鳥和鼠類等小型動物為食,具攻擊性,有毒,廣泛分布于亞洲各地。毒素竹葉青蛇是出名的毒蛇,產生的毒素是血循毒。血循毒的種類多,成份復雜,以心血管和血液系統為主,產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
揭秘世界十大最恐怖毒蛇:
第一名(冠軍):內陸太攀蛇
內陸太攀蛇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內陸太攀蛇經常在河灘地上干硬的泥巴裂縫中獵食嚙齒類及小型有袋動物。
內陸太攀蛇在捕食或受到驚擾時會將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來,攻擊速度極快,幾乎快到人眼無法看得見,是世界上攻擊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獵物還沒來得及反應,已被它的毒牙連續咬了二三下。

內陸太攀蛇
當它采取防御姿勢時,身體會抬離地面。內陸太攀蛇為卵生蛇類,每次產約12~20枚卵。
第二名(亞軍):棕伊澳蛇
中名:棕伊澳蛇(King Brownsnake、Pseudechis Australis)
分 布:澳洲(不含南部)及新幾內亞南部。棲地范圍相當廣,從熱帶森林到沙漠均有分布。
資 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于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每次產下 11-16枚卵;或卵胎生,每次產18-22條幼蛇,日夜均會活動。

棕伊澳蛇
這是澳洲分部最廣的毒蛇。本種在新幾內亞南部也曾有發現紀錄,但據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個新品種。
第三名(季軍):太攀蛇
學 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英 名:Coastal Taipan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分布于澳洲北部、新幾內亞
資 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于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太攀蛇
生態習性:太攀蛇是行動快速的哺乳動物殺手,日夜均會活動,毒性強烈,每咬一口釋出的毒液已足夠殺死150人,本種蛇也是新幾內亞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兇;卵生,每次產下3~22枚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