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雖然已經過去40年了,但它給中華民族帶來傷害和記憶卻難以遺忘。當年地震的幸存者如今過得怎么樣,他們又如何講述現在的生活,唐山大地震那時的情況又是怎么樣的呢?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這些孩子看到了一線曙光。
1977年11月,13歲的韓麗萍和許多同齡人陸續走進工廠的大門,眼前一片廢墟,廠區里隨處可見老工人帶領少年工人忙碌的身影。工廠還給孩子們安了家,老師傅們幫著運家具,拉劈柴。韓麗萍告訴中新社記者,“師傅像我們的父母,洗衣、做飯、談心,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們?!?/p>
韓麗萍是帶著工資、全脫產上的學。“廠里對我們非常照顧,建食堂,買書本,提供餐補,有時還發肉發魚,各種福利待遇和其他職工是一樣的。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里,我們的生活條件算是‘優越’了。”韓麗萍回憶。
一個特殊的時期,一個特殊的群體,享受著特殊的政策。韓麗萍自豪地評價著他們這個群體:樂觀、敬業、有出息。當年,韓麗萍在學校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學業,后來又考上中專?!霸谀莻€時代,這也算高學歷了?!表n麗萍笑稱。

據了解,在唐山大地震15周年的時候,工廠曾針對孤兒的成長成材情況做過統計。當時,已有68名孤兒獲大專文憑,26名孤兒入黨,30名孤兒當上班組長。
如今,當年這些頂工進廠的孩子有的在工廠的撫養下展翅高飛,考上博士,出國留學;有的留守下來,成為工廠高管、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成為新唐山的建設者和見證者。
張東義今年54歲,進廠近40年,現在是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鋼結構分廠技術指導,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是享受國務院特種津貼待遇的高級藍領。談起自己參與制造的高速動車組飛馳在中國的高鐵線上時,張東義兩眼直冒光?!爱斈辏蚁雀鴰煾祵W了兩年,感到知識不夠,又回到學校帶著工資繼續上學。”
曾經,一位老板看中張東義的技術,開出高薪?!罢f不心動是不可能的,但是家里再難,我也不能離開?!睆垨|義稱,地震浩劫中,是工廠給了他希望,培養了他,才有了今天,這里就是他的家。
說起5天后唐山大地震的祭日,張東義還是會傷感:“父母希望我們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我們做到了。我想,這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告慰。重生之后的唐山人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堅守。
韓麗萍和當年一起進廠的同學們,商量著準備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紀念日時聚會。他們常在微信群里“曬”各自的幸福生活,聊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地震。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于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23秒內,百年唐山被夷為平地,242769人喪生,164851人傷殘……回溯40年前的震慟,為追索災難引燃的人性之光,為刻寫我們的家國記憶,為夯實全民族的責任與擔當,為不負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
她,曾如此奪目
她,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灤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選擇在此駐蹕,由此得名唐山。
她,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毗鄰京津,總面積13472平方公里,城市總人口在1976年地震前已經超過了150萬,是河北省域中心城市和經濟中心。

1956年,唐山西山路小學校園

1962年, 唐山圖書館

1970年代,唐山新市區百貨商店

1972年的唐山火車站,中國第一個火車站,建于1882年

1976年,唐山機車車輛工廠,生產東風5型內燃機車
她,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素有“北方瓷都”之稱。地震前,唐山年工業產值約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百分之一,是中國十大工業城市之一。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采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這里的人們,也因豐厚的工業文明而安居樂業。

1970年代,地震前唐山普通家庭的一角
“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史鐵生
1976年7月28日凌晨,天氣怪異般的炎熱,勞作了一天的人們終于抵不住困意沉沉睡去。凌晨3時的唐山,似乎一切都和往日一樣,夜闌人寂……

1976年7月28日當天的日歷
楊玉芳,現年66歲,原唐山開平化工廠工人。在他的印象中,地震前日唐山異常悶熱。如果一切順利,他將在第二天與親戚介紹的女孩相親。當天夜里入睡前,他還展望了一下未來——或許那個姑娘還和自己一見鐘情呢。

被震得面目全非的樓房
趙金華,現年57歲,原唐山市木材公司工人。地震之前,令他記憶最為深刻的是,背著父母和奶奶,睡前問爺爺要了一支煙抽。在半睡半醒之間,他就聽見爺爺說了一句——“壞了,打仗了吧!”緊跟著,房子塌了下來。而那支煙,也是他最后一次抽爺爺的香煙。

大地震后,唐山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