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8 月 2 日中國巴鐵科技公司研發的空中巴鐵進行了首次試驗,一節車廂可載客 300 人,電力驅動,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其他車輛可從車體下面通過。首次路測獲得了市場大量的關注,同時也引發了諸多質疑,巴鐵的資金來自理財公司,因為被中國網民指出整個專案的運作均是一場騙局。
巴鐵科技的一號試驗車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進行測試,包括剎車距離、摩擦系數、耗電等,單節車廂長22 米,最多可載客 300 人。空中巴士為城市主干路設計,大運量寬體高架電車,上層空間載客,下層可供 2 米以下的汽車行駛。
此次測試受到了廣泛關注,空中巴士的可行性也受到了諸多質疑,該公司的總工程師宋有洲沒有任何技術背景,僅有小學畢業的學歷,他在 2008 年獲得了寬體高架電車的專利,2010 年空中巴士在北京參展時名噪一時,但此后五年間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直到 2015 年巴鐵科技與華贏集團達成合作,空中巴士又一次走到了人們面前。
宋有洲曾公開表示,試運營和樣車出廠是外界的誤解,此次測試的是 1 比 1 的模型車,進行 1km 的載人測試,動力、牽引等核心技術并沒有進行測試。事實上此次測試更像是一次車型展示,技術上在承重和動力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安全性和穩定性有待考證。
空中巴士的資金來源更是疑點多多,注意是來自華贏集團募集的基金,總額大約在 5,000 萬元到 1 億元人民幣,單個投資人認購金額至少在 100 萬元人民幣,對外宣稱年收益率高達 12%,但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的網站查不到該基金的相關資料,甚至在公司注冊訊息中也查不到與董事長白志明的相關資料,巴鐵公司的宣傳和推廣更多的是吸引投資者,防止資金鏈斷裂,但此類公共建設專案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工程周期較長,實現商業化之前投資者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早前在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火了一把的“空中巴士”,真的上路了。8月2日,號稱由中國自行設計研制、全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第一輛“空中巴士”——巴鐵1號試驗車,在河北秦皇島啟動綜合試驗。然而,“空中巴士”的總設計師宋有洲又被扒出只有小學文化水平。最重要的是,“巴鐵”項目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做網絡金融P2P的理財公司在運作,而且該公司一直在吸納投資人的存款,并承諾回以高額利息,但其資金鏈風險很高!
▲“巴鐵”總設計師宋有洲
輕軌要占地,要拆遷,現在你用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的郊區土地,拆遷是天價,而空中巴士用公路就行了。基本的場景是,用戶在衛星城到達站點,一路空中巴士快速到主城邊緣,然后換乘主城內地鐵去上班。
巴鐵設計師小學文化 揭秘巴鐵設計師小學文化事件所謂巴鐵真的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