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越來越多人用了,但是高科技的東西有時候難免會出錯。近日,浙江一位外賣小哥就因為跟著導航走了30公里冤枉路。感情這位小哥用的是志玲姐姐家的導航,聽著那娃娃音沉醉其中而忘了自己路在哪里。

越來越多的車主習慣通過導航開車,被“坑”的事情也早已不新鮮。
手機導航把他導進泥潭

有一個案例在網上傳得較火——廈門一男子去機場送客,手機導航軟件把他導航進一處在建工地的泥潭,救援人員趕到時他大半個身子陷在泥漿里,身上滿是泥巴,手里還抓著手機。
大學生因信導航被拘10天
2015年,杭州某高校大一學生去機場接同學,道路不熟,在手機導航指示下,他到達了機場圍界。他過于相信導航軟件,闖入機場隔離區,因擾亂機場秩序被行政拘留10天。
迷信導航 出租車沖向土堆
常熟一輛出租車司機送完一名客人,回程想走近路對路況不熟,開啟導航,前方路段已經在維修,但出租車司機只顧看導航,一路往前沖,路上突然出現了一個一米多高的土堆,他來不及剎車,只好硬著頭皮,從土堆上飛了過去。
這是全民導航迷路的節奏么?

奇葩導航歡樂多!
青而不憤:有次從高架下來導航去河西萬達停車場,它直接帶我從一個小區穿過去躲了兩個紅綠燈,還好當時我是臨牌,就對保安說是新買的車,就讓我進去了。
霸氣殿下:開車送妹子去高鐵站,車上的導航信號不良,我擔心導航不準,喊妹子開手機上的導航,心想,這下萬無一失了吧……開到一個Y字路口,車載導航喊“前方100米路口向左轉”,妹子手機導航喊“前方100米路口向右轉”我想想,還是跟著妹子的手機走吧……于是向右轉……結果,他妹夫的,這是個“口”字型路口,左右轉都沒錯。
用來指路的導航,為什么會讓你迷路?
1、導航本身產品的問題
導航高架定位不準。因立體高度誤差大。行車中會遇到,明明開在高架下面,而導航儀卻出現提示車輛在高架上行駛這樣的問題。

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靠:網絡、GPS衛星信號、陀螺儀的測算,但是沒網絡,沒GPS是不可能定位的。可悲的是,導航里也有簡配元器件一說!看看上面的圖就知道了。
2、使用盜版地圖或地圖太久沒更新
目前,一般地圖的更新頻率是一個季度一次,但地圖更新速度,追不上城市道路發展的步伐。尼瑪,導著導著發現路面施工,道路封鎖。

還有盜版地圖泛濫,據2012年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當時市場中銷售的GPS有七成的地圖并非正版。曾有報道,三名日本游客在澳大利亞根據GPS導航指示前往一座小島,卻把車開入大海500米。
3、天氣和環境因素影響
GPS衛星會受天氣云層、霧霾天氣等天氣的影響。在室內、隧道、地下停車場、高樓區域等有可能阻擋對空視線的地區,GPS會受影響的。

霧霾這么大,GPS用不了,寶寶找不到回家的路!
4、信號干擾、屏蔽

汽車貼膜若含太多金屬成分,會對屏蔽大部分GPS信號,同時車載電子狗、行車記錄儀靠的太近,在電磁波影響下,導航儀幾乎搜不到星。所以,如果同時使用車載導航和便攜式導航的話,兩者距離不要太近,以免相互影響。
怎么防止導航誤導你?
1.導航及時更新版本
出門之前先百度路線攻略,查看相關地圖,定好行車路線。
2.選擇手機導航準備好充電源
手機啟動導航后,放電速度很快,不及時充電,導航隨時會中斷。
3.行車途中留意路標、路牌等參考
尤其是在遇到高架橋或隧道時,單純依賴車載衛星導航系統不可取。
常用導航讓人變傻
2015年3月3日,新華社援引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家雨果·施皮爾斯的研究成果,發了一篇小文章。標題很直接:常用導航讓人變傻。
施皮爾斯的研究顯示,靠自身記憶駕車時,大腦海馬體中的內嗅皮質區和后部活躍,而靠導航儀時則相反。人體功能“不用則廢”,太依賴導航儀等電子產品會讓人的記憶力退化。
導航是個重要工具,但它無法代替你的判斷力,代你遵守道路交通規則。

所以,開車時,除非去陌生的地方,盡量不要使用導航。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