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容消費陷阱那么多,沒有經驗的人很容易就會被各種免費的噱頭吸引從而掉入陷阱中。
拒消費遭扇耳光 大學生為什么不報警?

拒消費遭扇耳光,原因是20歲的大一學生小應接受記者采訪時,有些委屈,上周五,她和閨蜜在天一豪景的一家美容院經歷了“漫長”的20多分鐘,她認為,美容院是借助了街邊小卡片上免費送禮品的噱頭,才忽悠到她們。
“收費不成打人并威脅……”她把事情發到了微博上,希望防止更多人受騙。小應很氣憤沖著免費試用去的,卻被要求消費
8月5日中午,放暑假的小應和閨蜜在天一女人街附近閑逛,其間,有名男子發給她們一張類似宣傳單似的小卡片。

“上頭寫了歐萊雅的名字,還寫明可以送點免費試用裝之類的,問了下,好像是洗面奶等用品。”想著也沒事干,小應和閨蜜便在這名男子的帶領下,來到了華樓巷21號——天一豪景寫字樓B座的1201室。
12樓有好幾家美容店,這是其中一家名叫“微希汀蘭國際SPA”的店,里面有3名工作人員,男子把她們帶到后,隨即又回去發卡片了。
“進去后,我閨蜜先被帶進了一個房間,隨后我被帶入另一個房間”,小應回憶,大約在11點20分左右,工作人員讓她在房間內躺下后,就往她的臉上涂抹一點化妝 品,在臉部按摩、揉搓一會兒后,說,“這么多的污垢,都是從你臉上清出來的,要把這污垢弄干凈,就需要買溶解液……”

小應在微博上提醒大家注意美容院免費陷阱
“剛開始,說溶解液100—200元/瓶,我閨蜜很好說話,隨口就答應了,最后談下來60元/瓶,但我堅決不要,于是他們就變臉了。”
小應當時就覺得這是坑人的,就跟對方有了爭執。
“到后來還說我沒有家教,小小年紀怎么那么說話,要好好教教我”,小應說,“隨后又進來一名工作人員,兩個人一個站前,一個站后,我想掙扎著起來,都被壓住了。他們還打我耳光!”
“打耳光嗎?那為什么不報警?”
“對啊!打了很久,很多下,因為我們另外的朋友在等,要一起聚會,也沒打到住院,我就算了。20多分鐘后,我們離開了。”
據小應說,當天她的臉頰都是紅腫的,很痛,想想沒被騙錢,就只發了微博發泄,也沒采取更多的維權行為。
“后來我們逛街時,又看到那個男的在發小卡片,拉女生上樓!反正我再也不會上當了。”小應仍然很氣憤。

市場監管局
近期已接到了幾起關于這家店的投訴
對于店里的說法,小應不愿再做過多糾纏:“沒有監控,各有各的理,現在我百口莫辯了,之所以發微博,我也是希望自己長記性,讓更多的人看到,警惕這種忽悠人的招數。下次我怎么也不會上當了!”
事后,記者從海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這家美容院的登記名為“寧波微希諾顏美容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日期是今年6月6日,其經營范圍是“美容服務,企業營銷策劃,企業管理咨詢,美容用品、化妝品、日用品的批發、零售”,目前是正常的在冊狀態。
在了解情況后,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近段時間確實接到了零星的幾起對于這家店的投訴。
“投訴涉及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強制消費的一些內容,不過大多都在前期調解了。一般來說,像類似情況,消費者投訴也是為了獲得賠償,要是想對涉事公司作出處理的話,需要多名證人的證言、口供,取證比較難,所以消費者的話,還是要自己警惕。”工作人員表示。
拒消費遭扇耳光是怎么一回事?大學生本來沖著免費試用裝去的,卻不成不消費反被扇耳光。20歲的大一學生小應接受記者采訪時,有些委屈,上周五,她和閨蜜在天一豪景的一家美容院經歷了“漫長”的20多分鐘,她認為,美容院是借助了街邊小卡片上免費送禮品的噱頭,才忽悠到她們。“收費不成打人并威脅……”她把事情發到了微博上,希望防止更多人受騙。

從免費美容到一張普通的護理卡,從包月到包年,很多愛美的女性消費者在美容院都經歷過類似的“美容升級”。在各種美容卡的誘惑下,她們就像著了魔一樣把錢撒到美容院。不難發現美容院存在著很多經營潛規則,想要自己不受騙,以下4個常見潛規則就不得不看了。
潛規一:免費檢查設下圈套
很多受害者坦言,自己最終被美容院套牢就是因為該美容院發放的免費體驗卡。一般女性作皮膚護理,要經過洗面奶洗臉、去死皮、面部按摩、做面膜、導入精華素之類的營養素,但是免費過后,美容師往往以各種理由要求消費者開卡。“如果你堅持不開卡,美容院通常在體驗中要求你支付額外費用。
潛規二:熱情服務只為推卡
“笑臉把你迎進美容院,別以為自己就是上帝了,在美容師的‘熱情’中也暗藏玄機”市民陳小姐稱,自己第一次去美容院體驗服務時,店內美容師對她熱情有加,享受著上帝式服務。通過聊天摸清了顧客的身份和需求,然后因人制宜。憑著簡單的交談,美容師即可判斷出該顧客的消費能力、家庭經濟狀況,然后進入掏顧客腰包的下一個環節。
潛規三: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女性做美容常常有伴兒。某市民向記者反映,那一次跟同伴去體驗美容時,美容師有計劃地把同行的姐妹安排到另一個房間里,兩個人分別單獨接受服務。“你的朋友都買了。”之類的話,來蒙騙同行雙方,最后兩人分別開了價值1500元的美容卡。
潛規四:時時補差控制顧客
更狠的是,許多女性走進了美容院,就很難順利地走出來。王小姐告訴記者,她開卡的那一家美容院,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容師逐步地把洗面奶、面膜、精華素推銷給自己,由于這些護膚品不是一次購買的,所以有的早早用完了,有的還剩下很多,“你自然不會把這些東西扔掉,只能再掏腰包把護膚品補夠一整套。”如此反復,消費者就會被無形地控制成為美容院的常客。

針對美容院這種潛規則,提醒廣大消費者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選擇正規的,有一定規模的美容院。美容院資質正規主要體現在證照齊全上,經營正規的美容院具備三證,即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和健康證等,并將三證公開懸掛于店內醒目地方方便查看。
第二,做到理性消費須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不貪圖小利,不要被美容院的“免費體驗”、“免費試做”誘惑,天上不會掉餡餅,商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免費方式盡管誘人,往往暗藏玄機。
二是不急于決定,皮膚是否適應某項美容服務需要一定時間觀察、驗證,因此在美容院免費試做、催促辦卡時,不要匆忙決定,一定要確認自己的皮膚適合該類產品與服務后再作決定。對于免費試做后的好效果更要保持冷靜,皮膚的改善決非一朝一夕,速成的效果未必真實、持久,消費者不要被眼前短暫的“真實”蒙蔽,更不要因為貪圖所謂的當即辦卡可享受優惠與贈品而因小失大。
三是不輕信廣告宣傳與折扣優惠,要謹慎對待店員的宣傳和承諾。對于美容院推出年卡特惠,高額充值高額回饋的折扣優惠不要輕易上套,確實需要辦卡,要盡量選擇時間短、金額小的卡種,避免辦理時間過長、金額過大的預付卡,增加消費風險。
四是不因碟碟不休的勸說上當受騙,為促成消費者辦卡,店員、美容師們,甚至美容院經理常常碟碟不休、軟磨硬泡地推銷,不厭其煩地介紹產品與服務,人員或一個接一個地游說,或團團圍住消費者你一言我一語地促銷,大有不說服不罷休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要保持冷靜和理性,態度要堅決,不予辦卡就堅持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