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東出版集團和洛杉磯市中心圖書館聯合主辦,山東友誼出版社和尼山國際出版社聯合承辦的“第二屆尼山國際講壇”于9月10日下午在洛杉磯公共圖書館舉辦。本屆講壇以《文明基因探蹤》為主題,邀請中美雙方文化界知名人士就中西方文化交流等議題展開深度討論。著名作家、學者王蒙以《中華文明基因》為題發表演講。
王蒙在演講中表示,以中國漢字為驕傲,“沒有這樣的語言文字,就沒有統一的古老中國,就沒有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就沒有中國式的重視整體、重視萬物的共同點(尚同)的思維方式。” 他提出,“文化、尤其是漢字,就是中國人的宗教。”
他在演講中以1998年在美國康州三一學院任校長特邀研究員時,在學校吃的一頓中餐的觀感,以中國飲食文化的烹調可以將同樣的食材變成不同的口味和色澤為例,闡述了中國文化的豐富和多元,逐漸引申到儒家文化的“上文”,用文化手段解決問題;“上異”,即一是一切,一切是一,世界大同;“上化” ,中國文化認為世間萬物變幻莫測。
王蒙指出,“中華文化在面對世界工業文明的時候,曾經陷入危機與焦慮。但同時它具有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求新求變精神,它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它相信與時俱化與不進則退的法則,它有積極進取,發奮圖強的一面。而它強調萬物相互關聯相反相成的思想方法,有利于高端思維與整體布局,甚至具有“后現代”的意義。王蒙再進一步引申講述到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共通價值所在,充分展示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

王蒙(左)杜克雷(右)
杜克雷在對話中直言不諱的質疑,傳統中華文化的內涵和思維方式是否可以在世界格局中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同時也和王蒙探討為何西方文化中,人內心中的本性是罪惡的;而中國文化中,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杜克雷并不認同王蒙提出的中國人比西方人較少競爭性的說法,他認為中國人現在從小學開始到高中,互相之間的分數和考大學的競爭就遠比美國學生激烈。

左起: 杜克雷、郭海濤、趙美心、王蒙、烏蘭
出席當天講壇的有美國聯邦眾議員趙美心、中國駐洛杉磯副總領事孫魯山、文化參贊古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中學院院長杜克雷、山東出版集團副董事長郭海濤、山東友誼出版社社長姚文瑞、美國華人教育基金會主席邵聞等,以及近300名洛杉磯中心圖書館會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左起:邵聞、王蒙、趙美心、孫魯山、郭海濤

來自南加州地區多所大學、身著紅衣的中國留學生義工們,親切、禮貌的服務,也成為當天講壇的一抹亮色。

參加當天講壇的洛杉磯市中心圖書館會員,美國華人公共外交協會會長任向東、全美中華青年聯合會理事長朱冰峰、普創創始人史源,馬拉野保基金會、棲息地守望者基金會義工曹筱玲等表示,尼山講壇現場是真正的座無虛席,王蒙演講時的英文翻譯非常到位。通過學者之間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讓聽眾見識到兩個話語系統之間的精彩碰撞,效果則大大好過相互之間無實質內容的表面客套。可以說尼山講壇是南加州地區美中文化交流,最具影響力的平臺之一,也是美中民間公共外交的一個優秀成功案例。 (AACYF洛杉磯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