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然而,近年我國蔬菜水果、奶制品等鮮活農產品滯銷事件頻發,不僅對種養殖農戶造成嚴重損失,還對鮮活農產品的供銷體系造成破壞。究其原因主要是:產銷過度分離、信息不對稱、小農成產經濟、流通環節多、物流和銷售系統均不能跟進,所以,農產品陷入“滯銷、賣難、買貴”的怪圈中無法自拔。
對于國內農業發展,“互聯網+”儼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電商的席卷也讓農產品從中嗅到生機,它可以更好地滿足農民生產資料的供給和需求,把不合理的供銷差價消滅掉。農民在進行耕作的同時,可以獲得性價比更高的生產資料。另外,國家大力倡導興農政策,注重三農發展,阿里在電商方面又兼具天然優勢,所以其新農業版塊捷足先登——村淘、貓超、喵鮮生、特色中國等已初具規模。
10月10日,聚劃算聯合陜西、新疆、云南、海南等20多個省/地區政府在西安召開JU20匯聚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新農計劃戰略峰會。聚劃算將與全國216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00個供港蔬菜基地、900多家具有出口資質的食品出口企業聯動,將優質的創新農產品直供聚劃算“食令”頻道,打通農產品線上通路,推進地標產品和特色美食直供消費者餐桌。









JU20新農計劃將分為四個模塊來打造,分別是:24節氣、云農場、新農基地、倚天會新農聯盟。而其中最貼近民生、解決“滯銷、賣難、買貴”的當屬云農場模塊。
不過云農場并非初出茅廬,其實是頗具資歷的“老字號”,它是聚劃算匯聚系列的升級版。聚劃算匯聚系列在2013年已著手布局,開創了政府背書+基地直供新模式,為全國20多個地方打造地標商品名片,拿內蒙古來說,其和政府聯手,將內蒙的鮮牛羊肉、奶制品等直送消費者,活動成交額達到1300萬,山東的蘋果、黃河口大閘蟹、蜂巢蜜,以及山西的老陳醋、還有風靡全國的棗夾核桃……這些具備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在聚劃算匯聚系列活動的展開下迅速在全國各地蔓延。
此次,云農場在聚劃算匯聚系列的基礎上,將充分利用阿里在互聯網電商方面的優勢,調動地方政府資源,通過深入的政企結合,將極具中國特色的農產品實現規劃化和開放化。說的通俗點,云農場其實是聚劃算對農產品上行全鏈路業務的整合。
整合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讓資源做到有進有退、有取有舍,達到整體最優。云農場通過對農產品上行鏈的整合,可以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的資源進行識別與選擇、汲取與配置、激活和有機融合,使其具有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和價值性,真正實現供需平衡。
總結:
農村市場是市場經濟的下一個藍海,在聚劃算的布局下,云農場不僅是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更是企業與用戶互動的創新平臺,也是助農政策落地“互聯網+農業”平臺的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