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王義博
第一個24小時:貓、小清新工作室和耿直段子手
走進攝影師王義博的工作室,一只毛茸茸的伯曼貓搶在他前面竄了出來。這是今年3月他和三個好友成立的“一甲攝影工作室”。一樓至二樓的墻上,掛滿了工作室給各位大牌藝人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莫文蔚的側臉特寫照,曾被莫文蔚本人在微博發過,為劉嘉玲拍攝的照片,也被劉嘉玲拿來做微博頭像。
王義博攝影作品
王義博攝影作品
王義博,這位90后青春攝影師,最早走紅于一組給“北影女神”宋伊人拍攝的“致青春”校服系列照片。紅磚房,寬大校服,紅領巾黑長發,配上少女自有的甜美笑顏,不掩飾不造作的青春氣息,讓“一張王義博”這個名字迅速流傳開來。
王義博攝影作品
而攝影風格進一步被大眾了解和喜愛,則是從湖南衛視2015年《爸爸去哪兒3》開始的。作為節目特邀攝影師,王義博用鏡頭全程記錄了五個萌娃的一顰一笑,其中小公主夏天身著黃裙子笑臉盈盈的那張照片,尤為令人驚艷。
王義博攝影作品
王義博攝影作品
此后他擔任了湖南衛視多個節目的特邀攝影,包括《爸爸去哪兒4》、《全員加速中》,以及剛剛收宮的《我們來了》,和正在熱播的《真正男子漢》第二季。
清新、自然和陽光,這些常常出現在王義博攝影里的元素和風格,令人很容易也將他和小清新文青的形象掛鉤。但在見到他的第一個24小時,王義博就徹底粉碎了這個預設,他完全就是一個耿直段子手。
攝影師王義博
還沒開始聊攝影,王義博先說起最近坐飛機的事兒:“之前因為天氣,飛機迫降廣州,空姐都很有禮貌地解釋了,結果還有個大哥破口大罵,”他說,“我很看不起他,欺負小姑娘算什么本事,于是我就狠狠瞪著他。”
猝不及防地,他又補上一句,“也不知道大哥有沒有被我電到,哈哈哈。”
王義博的自我介紹,也是耿直自黑風:“大家對我的認識是,這個人不知道姓張還是姓王,即使知道姓王也沒弄明白他到底叫王義博還是叫王萌,主業應該是段子手,偶爾還會拍拍照,再偶爾還會發自己的大臉照裝X,時而自戀時而自黑,時而丑,時而更丑。”
第二個24小時: 專注、努力和永遠在路上
近距離接觸攝影師王義博的第二天,則是從記錄他的日常拍攝工作開始的。這天早晨他在北工大,給年輕姑娘拍攝一組以網球場為背景的青春校園照。
當他舉起自己的相機時,一切都變了。他不再是段子手,也不再開玩笑,換上攝影師工作時獨有的專注,言語間利落老練。“頭歪點”、“腳交叉”、“靠前一點”……他指揮著身穿校服裙的年輕模特姑娘,擺出他最想要捕捉的那個表情和姿勢。
王義博攝影作品
大學時候修經濟管理的王義博,畢業后轉而做了一個自由攝影師。起先定居在大連,接著選擇全國巡拍,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直至2014年底,他已經累計按了30多萬次快門,累計了幾百套作品。他說,“越努力,越幸運。”
也是那個時候,他開始糾結,是“努力做事業”,還是“趁年輕多出去走走”。他的大學恩師點撥他,讓他去旅行,聽聽路上的故事。
接下來一年,他去了15個國家,足跡遍布100多個城市,飛行200多小時80多次,自駕近萬公里。他開車自駕了泰國、新疆北部、瑞士、奧地利和捷克;兩次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登上群山之巔;也在布拉格老城廣場,聽老爺子演奏著薩克斯曲。
為什么喜歡旅行?
他在自己的微博給出了解答,“因為總會有更多的驚喜在路上。”
48小時之外: 陽光、簡單和“為什么活著”
王義博的攝影里,“陽光”幾乎是永恒的主題。這源于他的性格。這個開朗的大男孩,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小太陽”,走到哪里都有陽光。但這份陽光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他曾經歷過痛苦,才懂得開心的意義。
王義博說:“我在17歲的時候就問自己,我為什么要活著?我就覺得,如果你不開心的話,還不如去死。”
基于這樣的人生觀,他很少有挫敗感。不過分對期待自己,讓他覺得攝影對他就是成就感的來源。“拍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我已經小有名氣了,”王義博說,“但我去了發現,劇組根本沒人認識我,那我只能好好干活。直到有一天他們都拿著照片說,你拍的太好了,我就很開心。這就是我的成就,不是因為是誰,而是因為做的夠好。別人給我的認可感,會讓我很爽。”
王義博攝影作品
王義博說,拍的好就要熱愛生活。日常的花花草草,當風吹起一縷頭發飄起的時候,當陽光射入眼睛的時候,那種淡淡瞳孔色,都能給他攝影的靈感。
他尤其喜歡給每個人拍微笑,因為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里都有微笑。很多模特在拍照時候,都介意自己表情好不好看,王義博覺得大可不必,“我拍照不是說好不好看,而是真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