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史上最嚴”新環保法正式執行,各級環保部門加大了對企業的督察與處罰力度,截至年底下達行政處罰決定9.7萬余份,罰款42.5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34%。同年10月,十三五規劃將“綠色化”發展首次納入中央文件。產業、企業綠色化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但我國多數企業面臨綠色轉型升級的巨大瓶頸。一方面,我國作為長時期國際分工形態下的“世界工廠”,無論從國家到企業,技術創新、標準定制與資源整合力均弱于歐美發達國家;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多數企業長期依賴低成本比較優勢,抑制了創新能力的發展,造成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技術、材料創新領域處于長期壟斷地位。此外,技術、材料創新往往意味著高成本、高投入、高風險且見效慢,國內多數企業也難堪重負。
以皮革產業為例,皮革行業是高污染、高門檻、高投入,同時也是高產出、高奉獻的行業,但從經濟運行來看,數據不容樂觀,前景并不明朗。一方面下游市場銷售乏力,一方面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巨大,而行業自身創新力不足。據了解,我國皮革產業經過50多年發展,產量已占全球80%市場份額。但背后,大多數產品是簡單重復生產,產品檔次得不到提升,高附加值的產品仍然有很大缺口;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產品競爭激烈,導致下游家具、裝飾、時尚、汽車內飾、電子、工業、醫療等行業企業出現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價值不突出等局面。
據悉,該局面有望被一項新技術新材料——生態超體材料挽救。該材料不僅生態環保、無毒無污染,而且具有優于或等同現有皮革的性能及物理指標,適用于家具、裝飾、時尚、汽車內飾、電子、工業、醫療等行業企業。
賽力瓏生態超體材料采用的是無溶劑、無DMF的環保原材料,通過0污染0排放的環保工藝制程,實現具有綠色環保價值與不少于26項指標性能價值的實用增值新材料。該材料全部滿足RoHS及歐盟REACH法規限定的169種高度關注物質標準。該材料的誕生,彌補了一直以來中國在化學安全領域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屬全球首創,中國原創的技術發明。與此同時,賽力瓏生態超體材料還完全符合國際上14項權威相關標準:GBT推薦性國家標準,BS英國國家標準,DIN德國國家標準,JIS日本國家標準,QBT中國輕工行業標準,FZT中國紡織行業標準,HGT中國化工行業標準,TS INT轎車材料標準,AATCC美國紡織化學師與印染師協會標準,ASTM美國材料試驗協會標準,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標準,ISO國際標準、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EN歐洲標準。
企業選擇賽力瓏生態超體材料,如同享有全球最嚴苛的生態環保健康標準保障,躋身全球一流生態環保企業,突破歐美發達國家生態環保標準限制,出口全球無障礙。同時,又能擺脫終端市場產品同質化、高附加值缺失、產品溢價弱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