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是什么意思
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古時有一詩句「一年夥計酬杯酒,萬戶香煙謝土神」,這是舊時詩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聯「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典故說東家要辭退夥計;下聯是尾牙時節家家戶戶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間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祭拜之後,東家即宴請夥計,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這天,商家們為了感謝土地公一年的照顧,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廠要解雇夥計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這一餐來暗示。不過,舊時的人較為厚道,如果不是夥計實在不行,或是東家的事業經營不佳。是不會隨便辭退夥計,辭退的方式也不是發下一張解雇通知或者資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員工被解雇。
尾牙的雞頭隱喻
以前尾牙宴的主菜是白斬雞,雇主將要解聘任何員工,則以雞頭相向,假如被免職的不只一人則執筷子夾起雞頭分別朝向將被「辭頭路」者。凡是尾牙雞頭所指員工,即表示不再雇工請他(她)另謀高就,這種暗喻方式勞資雙方心照不宣,毋須口頭辭退也不必書面通知,這是臺灣民間傳統的免職風俗。
假如雇主不想解聘任何員工,則將雞頭朝向自己或將雞頭拿掉以示全體慰留。至於尾牙辭退員工為何要以雞頭相向表示,可能因為雞在民間習俗中是代表「家」和「加」,因為「雞」在臺語中與「家」和「加」同音,因此喜慶宴會通常是以雞象徵起家或增添福壽之意,「家」也有多出來之意,在尾牙時則以雞頭所指表示多馀之人,應自行離職。
有俗諺形容說:「食尾牙面憂憂,食頭牙蹺腳捻嘴須」,「頭牙」因為沒有被辭退的顧慮,所以心情輕松愉很;臺語形容一個人的心情輕松悠哉悠哉叫做「蹺腳捻嘴須」。
尾牙的演變——現代企業活動
在如今,企業的“尾牙”就是指“年會”。企業單位可以利用這一日,舉行公司內部的年終聚會,對上一年的公司狀況進行總結,并對有功勞的職員論功行賞,所以可以說是每個企業單位職工最期盼的聚會。
因為年終時也伴隨著圣誕、元旦還有春節的來臨,所以很多公司干脆就把年會就著這3個節日的期間舉辦,這樣更增添了年會的歡樂氣氛。很多企業在“尾牙宴”上也舉行一些抽獎活動,企業所有員工都參加,大家和氣融融,有著大家庭的感覺?!白鲅馈钡娘L俗最初起于“牙商”?!把郎獭奔垂艜r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并收取傭金的“中人”(經紀人)。
他們每月要舉行兩次“牙祭”,供奉財神爺,祈求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道:“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里吃牙祭肉?!盵1] 因此,一年之中,農歷正月初二叫“頭牙”,六月十六叫“半年牙”,十二月十六叫“尾牙”。商家最重這“三大牙”“尾牙”這一天,城鄉店家行交商號,均要備辦豐盛三牲禮品孝敬土地公和門口公,焚香點燭,祈求來年生意興隆,然后燒金紙冥幣,燃放鞭炮。
入夜,東家設宴款待伙計,以酬謝犒慰伙計們一年之辛勞,也習慣于這時分紅除快速消費品行業、教育以及醫藥行業企業的“尾牙”標準大體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之外,其他各行業均不同程度的縮減“尾牙”經費,包括降低人均餐費、減少獎品金額、縮減參會人數和經費轉嫁給員工等,其中尤以制造、金融、地產及出口貿易企業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