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尋味當地人排長隊才能吃到的老廣味道吧。
1 .這是一家私人面店博物館
吳財記云吞面館


又是一家被時光溫柔對待的老面店,藏身在大同路和隆里。麻石路,青石磚,趟櫳門依然還在,虛掩的木門里傳出打麻將的熱鬧聲音。三兩小桌,幾把搖扇,到底是什么讓人們穿街走巷都是堅持這個味道?現今茶餐廳大多都是鮮蝦云吞,然而最傳統最正宗的云吞陷依然堅持"七分瘦三分肥"的豬肉粒。而傳統的云吞湯底,是用炭火烤過的大地魚、蝦籽和豬骨一起熬制而成。

不說不知道,這家肉湯面真是樣樣講究。老板吳伯說,雖然有機器,但是每天早上還是會堅持手工揉面,因為手掌心有肉,每部分壓的力度不一樣,吳伯說這樣的面才是活的。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家很“心機”的面店,吳伯還把自己的西關大屋改造成云吞面博物館,可以了解云吞的制作過程。這大概是唯一一家有著私人博物館的面店。
地點:大同路84號和隆里
2.一天只開4個小時的老牌大排檔
孖記士多

(▲招牌就是如此簡陋)
身藏米市路泗巷的大排檔孖記士多,招牌總是被白熾燈所照亮,格外顯眼。皆因孖記總在日落時分“開檔”,一天只做晚市四個小時,不做宵夜,去得晚了可要自助拿號等位喔。店面坐滿時甚至還要屈就在小巷子里“坐街”吃飯,菜單也只是一張簡單的黑白B5紙,卻仍然擋不住眾多吃貨覓食的心。瀨尿蝦、小瓜旦、蠔油牛肉、炒花甲、河粉……廚房和餐桌毫無阻隔,食客可直接見到食物烹制過程,看著師傅拋鑊炒菜也是別有一番風味。菜品選擇不多但勝在物美價廉,十幾塊錢就有交易,鑊氣十足、分量也不少、味道自然也不在話下。

除了味道和價錢的優勢,也是被一份本地情懷所吸引。踢著人字拖坐在馬路邊的露天大排檔,和三五知己恣意聊天吹夜風,一張小的四方桌,幾張矮凳,幾瓶玻璃瓶汽水,此情此景就是廣州人最幸福的縮影。
地點:米市路47號泗巷內(近惠福西路)
時間:18:00-20:00
價格:30元
3.吃一碗最正宗的“牛三星”
楓彩云吞面館

老一輩的廣州人應該都會記得,以前去市場,跟肉鋪老板說一句“老板,來斤三星”,老板就會給你切好“牛心,牛肝,牛腰”,搭夠一斤。雖然現在市面上很少見到有肉鋪會賣三星,但這卻無法阻擋廣州人對牛三星的熱愛。在公園前地鐵站上蓋,五月花廣場旁,有一家不起眼的面店,他家的牛三星可以說是“五星的牛三星”。

最傳統的做法是先把牛三星灼熟,然后加入湯底,放上爽口的咸酸和生韭菜段。這個過程越快越好,避免內臟的香味流失。推薦牛三星面,面是老式的堿水面,反復“過河”后的面既不吸湯,也不出漿,不僅爽口彈牙,還能完美保持湯的原味。正宗的吃法是面上來后,先喝一口原湯,品嘗湯的鮮甜,口齒留香。牛三星和咸酸一起入口,咸酸的酸味更能吊出牛三星鮮甜,爽口和嚼勁合二為一,口感的復雜,美味無窮。再把面和湯攪拌均勻,開始享受這碗美味牛三星吧!一碗牛三星不僅僅是小吃,更像是廣州給予我們的一個溫暖的問候。
地點: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五路33號大馬站商業中心1層
4.不因低價而低質的老廣風味
新聯腸粉店

愛上一座城,多半是從美食開始。在西關,你可尋覓到許多老廣的風情;而腸粉,便是廣州人兒時的味道和回憶。新聯腸粉店開在街邊,藍底紅字的招牌并不起眼,但門外的長龍確是惹人注意的。粉質柔韌,米香滿溢,夾雜著醬油的甜香味,讓人等不及下筷!除了這還有地道的生滾粥,每一份都是真材實料,大塊大塊的牛肉和魚肉,肉質鮮美,并不因低價而低質。而這個中滋味,只有真正品嘗過了才能體會~
地點:廣州市荔灣區多寶路88號(近西關培英中學)
時間:7:00 -15:00
價格:人均10元
5.用機遇和耐心遇上一碗美食
阿婆牛雜


廣州的芳村簡直就是藏龍臥虎之地,在這里隱藏著一個被奉為廣州美食圈殿堂級的美食——阿婆牛雜。住在這里的朋友都知道阿婆經營了十幾年的牛雜攤位,一直用著手推車,一直親力親為煮好每一碗牛雜。食材都洗的非常干凈,蘿卜韭菜也是滿滿當當地盛在碗里,吃著完美沒有牛肉的腥味,醬料調的恰到好處。每天2-3個小時就能全部買完,可見人氣多好。阿婆一直笑臉迎人,數十年如一日對待著每一位客人。隨著阿婆的年紀增大,出攤的時間也不定,要吃上這碗牛雜需要機遇和耐心。
地點:廣州市芳村陸居市場附近(地鐵1號線第一出口)
時間:時間不定,根據阿婆身體狀況(周日下午2點半左右可以過來碰運氣)
價格:人均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