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了4年時間從“新科畢業生”到單位副局長;她,從家人和朋友眼中“鐵飯碗”的檢察院辭去工作踏入律師領域;她,又用了2年時間,從“萬金油”到專業拆遷律師……
她就是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之一李利。自律師執業以來,李利律師已經成功代理了數百起征地、拆遷案件,辦案足跡遍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江西、安徽、四川、上海、吉林、黑龍江、河南、內蒙古等二十余個省市。
在她代理的案件中,每次都幫助當事人爭取到了滿意的補償,一次次的勝訴代理,李利律師不斷總結積累,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辦案思路與維權方法,深得委托人的信任。
法律科班出身,畢業進入檢察院
約李利律師采訪其實很不容易,因為她很忙,她不是在開庭,就是在去開庭的路上。約了幾次后,終于敲定了時間。
那天的采訪約在下午,陽光正好。國興大廈21層京平律師事務所,人員穿梭。
正當記者梳理李利律師資料時,一位身穿白色純棉襯衫,黑色外套的美女走進辦公室,她一頭烏黑的長發云朵般盤在后腦,著淡淡精致的妝容,眉宇間滿溢颯爽英姿,嘴角似笑非笑般微微展開。
“這位就是我們律所的巾幗律師李利”,京平律師事務所工作人員介紹。
人們習慣于將女性和水聯系在一起,女人的智慧和靈氣都近于水,而對于拆遷領域這個行業的女律師而言,無疑要加一層石質的堅硬和沉穩,執著堅定的男子氣概。當面對李利律師時,除了被她隨性灑脫的性格所吸引外,更讓我欣賞的是經歲月沉淀后的那份自信與從容。
閑談中,李利說她并不擅長“推銷自己”,因此網上有關她的描寫,甚至其代理承辦的案例,也少之又少。
通過簡短的介紹,記者才知道,當年電影《流浪者》中女律師麗達的動情辯護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學畢業后,成績優良的她被省組織部選中(那時,法律系畢業生直接被政府機關選中還是很少見的)。于是,原想成為一名律師的她鬼使神差般成為一名檢察官。
離開別人眼中“高官厚祿”檢察系統進入律師界
李利畢業后進入四川某縣檢察院當一名檢察官。由于李利在工作中勤于學習和思考,不久就成長為單位的辦案骨干。一年之后,院領導就明確表示要李利壓擔子,一些棘手復雜疑難案件也經常交給她辦理。同時,初露頭角的她也引起了省檢察院的關注,每遇到重大案件,經常被抽調去協助辦案。時間一長,工作突出的她順理成章成為單位重點培養的對象。
2007年,是她在檢察院已經工作的第5個年頭。此時27歲的她,已經成為全市最年輕的反瀆職侵權局副局長。在別人看來,她是檢察院前途無量的明日之星。在家人和朋友看來,這是一份充滿榮耀和羨慕的工作。 然而,千思萬想之后,她卻提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的消息:離職,這個消息讓單位上上下下都很驚訝,然而她當時的想法卻很簡單:“就是想繼續專心做法律業務”。在她的感受中,她的精力已經被上傳下達、迎來送往占據了太多,對于最熱愛的法律工作,她卻很少能專心致志,心里的感覺總是“不上不下的漂浮著”。相比別人眼中的仕途,她更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專業的法律工匠”。
當她跟檢察院領導和同事們說出了這些想法后,大家還是很難理解她,而且很擔心她,一個女孩子,砸了檢察官的鐵飯碗,跑去當律師,這能行嗎?
面對朋友的擔心,同事的質疑、家人的不解。她深有感觸地說了一段話:“人生不能總是在安逸中度過,總要學著面對更多的挑戰,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修煉和完善,趁著年輕,我想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些,更多一些色彩;另一方面,作為體制內的人,我更渴望外面的世界,無論它色彩斑斕,無論它荊棘密布,它都強烈的吸引著我,無法自拔……”。就這樣,2008年,婉拒了領導同事的挽留,背負著家人朋友的不解,李利義無反顧地結束了當初為理想而奮斗的檢察官生涯,步入了全新的律師領域。
褪去光環,從零開始
當褪去所有的光環后,李律瀟灑地說了句“生命,在于折騰”。
一切歸零,她從實習律師做起,一次機緣巧合進入了拆遷維權領域,初為新人時不可否認,壓力很大,“做最壞的打算,最充分的準備”,雖說政法系統與律師行業許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但畢竟是體制內到體制外的一個轉化,李利深知自己在風險把控和案件操作方面都存在許多欠缺的地方,工作之余喜歡與同事討論案件,積累沉淀的過程,讓她更理性、全面地看待問題。
當初選擇律師這個職業是因為它富有挑戰力,談話中,李利不禁回憶起一個河南團體性維權案件。區別于其他個案,除了案件的文書寫作、調查取證外,她還需要不斷地對群體性當事人進行交涉溝通、判斷,進而通過“排列組合”來提高工作效率,與時間賽跑為當事人爭取更大的權益。拆遷方的不斷騷擾、當事人的不安恐懼,朋友的信任支持,多方面的壓力壓得她透不過氣來,可一想到30多戶的權益都在律師手里握著呢,怎敢有一絲懈怠?只能化壓力為動力,為爭取最終的勝利,做好每一個細節。
將心比心,李利的付出許多當事人都看在眼里,說到征地拆遷案件接觸的當事人大部分是樸實的百姓,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有的當事人一個簡單的舉動卻讓李律感動至今:每天一條關于天氣預報的短信,結果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從未間斷,看到李律要出差時總會提醒她記得添加衣物,節假日的祝福更是不曾遺漏。娓娓道來時李律嘴角還是上揚,掩飾不住的暖心,著實讓人羨慕。
成為權威專業的拆遷律師
從檢察官到律師,從“萬金油”再到專業律師,李利的經歷告訴自己:一個成功的律師必定是某個領域內的專家或者是權威,他的業務專長一定也是主要集中于一個或幾個領域內,能夠順應專業化的要求,勤奮地做一個領域內的佼佼者,是律師成功的必然。
李利之所以認為要成為專業律師,她覺得律師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產生精細分工,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律師行業的分工也越來越精細。據筆者了解,目前很多律所分工越來越明顯了,有的律所主攻高端民商事訴訟、有的專攻環境類法律糾紛、有的專攻涉稅法律糾紛等,有的專攻拆遷,比如京平律師事務所,而傳統的綜合律所內部也有很多細分。社會分工的精細化,是提升社會經濟運行效率,同時培養各行業精英的有效途徑。當然,社會分工精細化,很難再有“全才”的產生,但也并不絕對。
作為一個律師什么案件都接,什么專業都學,研發成本極高,產生的結果也不甚理想,最后給客戶都介紹不清楚自己是干什么專業的。
律師要將業務做精做細,做出水準,做出質量,專業化是更好的選擇。律師之所以到處找案源,是因為律師的專業領域不清晰,沒有傳播出去,當事人不了解律師的專業領域,在客戶和律師建立正式委托之前,雙方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態,客戶和律師互相找不到。
對于為何選擇了做專業的拆遷律師?李利笑著說,主要有兩個考慮:一是時代需要大量的拆遷律師。2005年前后,正是我國房地產開發迅猛發展的時期,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伴隨而來的就是大量的房屋拆遷及拆遷糾紛,這就需要專業的拆遷維權律師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 第二個原因是李利希望借著辦拆遷領域的案件更快、更好地鍛煉自我的業務能力。因為拆遷維權業務涉及拆遷、房地產、土地、立項、規劃、建筑等一系列百部以上的法律法規,需要極高的法律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
“正是基于以上兩個原因,我毅然選擇了做一名專業的拆遷維權律師。”李利說,一個真正的律師不僅是在幫助客戶實現價值,同時也是在這過程中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采訪手記:堅守初心
律師者,法律之師也。顧名思義,律師應當精通法律,但是,僅僅精通法律,還遠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律師,真正的律師應當是復合型的法律人才,既是哲人、又是學者;既是文化人,又是辭令家。它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即律師的綜合素質要高。當今,律師已成為文明社會的象征,人權國度的保證,法治社會的重要標志。因此,律師本身的含義就應具有相當好的綜合素質,就是說,律師不是一般的人都可以做的,縱觀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或優秀的律師,莫不是知識淵博的智者。所以,公檢法司包括律師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很高,做律師要求更高。而李利律師顯然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律師“,且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利律師已然從初出茅廬的年輕律師成長為精明干練的合伙人,除了能力與責任外,更多的是當事人的信服。理清頭緒到吃透案件每位律師都可以做到,但更重要的是與當事人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也許贏得一個案件需要的是時間,但贏得人心卻不僅僅是時間所能做到的。到底律師的價值何在?“有用”,李律師用了這樣兩個普通卻不失生動的字眼來詮釋一個本真的律師形象,它不是表現在庭審時咄咄逼人、辯論時滔滔不絕,不顧一切的追求勝訴結果,而是除了給當事人帶來切實的利益外,能否讀懂他們內心的不安與焦慮,給予他們一份信任與安全感顯得尤為重要。
李利只是諸多對這個事業有著執著甚至執拗追求的律師中的一員,他們把風華正茂、斗志昂揚的青春托付給這個讓他們又愛又”恨”的事業,十多年來,任歲月磨礪在法律的道路上依然無怨無悔、勇往直前,源于堅守初心。
李利律師代理的部分案件:
1、 四川成都武侯區某商業街商鋪拆遷;
2、重慶大足某企業拆遷,為當事人爭取到滿意補償;
3、河南鄭州33戶住宅拆遷案件;
4、貴州百花湖20戶別墅拆遷案;
5、山東曹縣100余位農民土地被征收案;
7、山西平遙房屋被強拆后,補償從0元增加為當事人爭取到滿意補償;
8、長沙張女士房屋征收案,維權歷時7個月,終為當事人爭取到滿意補償;
9、安徽安慶舊城改造拆遷案,為委托人爭取到滿意補償;
10、湖南冷水江市張女士城中村改造拆遷案,為委托人爭取到滿意補償;
11、浙江杭州蕭山區5戶城中村改造拆遷案;
12、湖北武漢某醫院被違法拆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