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補貼稅?
據了解,美國商務部2016年3月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政策程序,最終是否征收反傾銷稅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裁決。按照最新日程,ITC將于2017年3月20日前后作出終裁。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本次遭到美方“雙反”調查的鋼鐵企業中,不僅有民營企業,還包括山西太鋼、天津太鋼、寶鋼等一批大型國有企業。 民企國企都中槍,反補貼稅率最高超19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美國商務部網站后發現,本次美國對中國鋼鐵企業發起的“雙反”稅率高于往年,對部分企業裁定的反補貼稅率甚至達到190.71%。 ▲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國際貿易署相關文件截圖 其中,寧波寶興不銹鋼有限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將被征收190.71%的反補貼稅;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將被征收75.6%的反補貼稅。除此以外,其他遭美方點名的中方企業統一需要被征收75.6%的反補貼稅。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頻繁對中國鋼鐵企業發起“雙反”調查,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產能過剩,美國同樣面臨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其次,特朗普上臺以后,宣揚美國利益優先,尤其體現在制造業上。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在參加國會聽證會時就曾表示,美國不能容忍中國的貿易壁壘和傾銷手段,如果他獲得正式任命,將會從中國的鋼鐵行業入手進行反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通過實施貿易保護主義,設置關稅壁壘,緩解美國就業壓力,保護本國企業是美方的慣用伎倆。中國‘入世’已15周年,美國卻繼續采用替代國的辦法裁定中國的產品是否傾銷,是一種損人利己的行為。”白明說。 王賀軍則表示,當前鋼鐵行業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經濟復蘇乏力、需求萎縮,需要各國攜手合作、共同面對,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行為不僅損害其他國家正當的出口權益,最終也將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下游產業的利益。 鋼鐵領域仍是貿易摩擦“重災區” 近年來,我國企業的海外貿易之路走得并不平坦。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遭遇來自2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91起,反補貼19起,保障措施9起,涉案金額143.4億美元,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分別上升36.8%和76%。 在119起貿易救濟案件當中,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立案調查就達到49起,涉案金額達78.95億美元。其他貿易摩擦較多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化工和輕工領域。 此外,我國已經連續21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2016年,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雙反”調查針對中國。 2017年開年剛一個多月,美國針對中國商品的雙反調查卻不斷出現。此前美國商務部于1月23日宣布終裁結果,認定從中國進口的卡車和公共汽車輪胎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1月3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征收反傾銷稅。根據美國商務部去年12月終裁確定的幅度,美國將對中國廠商征收32.12%至52.51%的反傾銷稅。 王賀軍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媒體見面會上曾表示,貿易摩擦多發與中國貿易“大而不強”、依靠量大、低價策略取勝直接相關。鋼鐵產品仍將是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圍繞高端產品的貿易摩擦也會加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程誠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頻繁對中國鋼鐵發起反傾銷調查,一方面因為中國粗鋼產量確實很高,并且具有價格優勢;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鋼鐵大量出口歐美,給這些國家的相關行業帶來就業的壓力。 白明認為,美國提高稅率阻止中國鋼鐵進入美國市場,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本國就業壓力。除價格因素外,還需要考慮產業結構和自身的競爭力。 “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相比,美國的中低端鋼鐵產業基本上不具備競爭優勢,高端制造業需要的則是技術型人才,無法大量吸納勞動力。解決本國就業壓力,還是需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能把責任都歸于他國。” 央視新聞昨日(5日)評論稱,盡管這一次貿易制裁或許并非特朗普政府發端,但從其競選期間的種種言論可以看出,美方的貿易保護措施并不會就此收手,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警惕。 人民日報: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雖然我國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逐漸顯現,但正如上述受訪專家所說,世界經濟復蘇跡象尚不明顯,隨著特朗普上臺和逆全球化趨勢抬頭,2017年外貿形勢仍然不容樂觀,貿易摩擦數量有可能會更多。 記者注意到,對于此次貿易摩擦及近期美國的一系列動作,人民日報今日刊文評論稱,“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文中寫道: 審視中美關系,離不開對事實的全面觀察。2015年中美貿易總額為6593億美元;2016年中國企業在美投資達到了創紀錄的456億美元;中美兩國每天平均1.4萬人次的往來,每17分鐘起降一個航班;中美省州之間已建立了超過40對姐妹省州和200對姐妹城市關系;雙方建立起100多個雙邊機制開展政策協調和務實合作……數字是不爭的事實,各種“歷史新高”的紀錄,折射了中美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各領域的合作成果。 “事實證明,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的正確選擇。”習近平主席的精辟論斷,基于對中美合作所擁有重要機遇和巨大潛力的準確把握,指明了中美關系在新階段減少摩擦、平穩發展的關鍵所在。 審視中美關系,絕不能局限于一時一事,尤其需要長遠眼光、戰略高度。歷史經驗告訴人們,一個繁榮的中國對美國有利,一個繁榮的美國對中國也有利。中美兩國的利益交融和相互依存的深度和廣度都前所未有,中美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若中美不睦甚至沖突,對兩國和世界都會意味著災難,或如基辛格所言:“如果美中兩國對抗,整個世界都將分裂。” …… 得益于兩國幾代領導人的不懈努力和雙方持續的戰略溝通,多年來,中美已形成了不斷拓展合作和建設性處理分歧的傳統,總結出了發展中美關系的重要經驗: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雙方應始終以合作而非沖突對抗的方式共同應對;雙方應充分尊重對方關切,不能挑戰對方的核心利益;雙方應共同努力,摒棄“零和游戲”和冷戰思維,在合作中追求互利共贏。 寬廣的太平洋應是包容合作的大平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理當繼續作為中美雙方的基本遵循。合作,也只有合作能使共同利益最大化。明智的選擇,當是推動中美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為實現各自重要國內議程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繼續作出重要貢獻。 回顧 美繼任商務部長暗示美中貿易戰 稱從鋼鐵行業入手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提名的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當地時間1月18日在參加國會參議院舉行的提名聽證會時態度曖昧地表示,他并不反對雙邊貿易,但是美國不能容忍中國的貿易壁壘和傾銷手段,如果他獲得正式任命,將會從中國的鋼鐵行業入手進行反擊。 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是否會引發貿易戰?中方回應 華春瑩:關于中美經貿關系問題。中美經貿關系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40多年來,中美雙邊經貿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我們注意到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報告顯示,2015年美中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為美國創造了約260萬個就業崗位,為美經濟增長貢獻了216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內生產總值的1.2%。該委員會也認為美中雙邊貿易增加了美國內就業,提高了美國民眾生活水平,保障了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呼吁美新政府加強對華經貿關系。打貿易戰、搞對抗沒有贏家,只能是兩敗俱傷,并殃及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