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爆猛料,明星片酬去年漲了250%,一部電視劇演員就拿走2億片酬!
“2016年比房價上漲更快的是明星的片酬!”2月26日,在上海舉行的2017SMG制播年會上,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在主題演講伊始就拋出了猛料!SMG制播年會是一年一度的電視劇行業盛會,匯聚來自全國廣電系統、電視臺、500多家影視公司的千余名嘉賓。
本屆年會論壇的主題是“融媒時代電視劇的品質堅守與藝術突破”,主講嘉賓們務實不務虛,直指資本燒燙的電視劇市場之病根,高片酬壓力下制片成本大幅提升,衛視失血甚至賣血,但并非大肆燒錢的大劇就是藝術品質良心之作。
隨之而來的危險已經顯現,那就是IP失靈,仙俠、宮斗、女強等IP“頻繁撞車”,而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內容創新、品質優良的電視劇,成為本次年會探討的根本。
【現象】
“一部網劇采購價格已達1200萬元/集”
在SMG制播年會上,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公布了觸目驚心的數字,“僅在2016年一年時間內,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在一些更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這是什么 概念 ?王磊卿直言,2016年明星片酬比房價還漲得快。
這的確超乎想象。據中國社科院 財經 戰略研究院等三家 機構 聯 合 發布的《2016年12月中國大數據房價指數(BHPI)》報告,2016年12月樣本城市房價漲幅的領頭羊是京津冀,綜 合 指數同比上漲63.78%。近五年來,北京房價總體上漲188.46%,年均遞增23.6%,其中通州總體上漲239.97%,居北京各區首位。然而,一二線明星片酬,在2016年一年內的漲幅就超過了通州房地產5年來的漲幅,這實在太驚人!
王磊卿提到的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制作成本不斷升高,花錢較多的IP古裝大戲,成本過億已經是常態,而2016年這樣的大劇成本在2~4億元之間。若按平均成本3億元計算,在片酬比例最瘋狂的大劇中,演員能拿走的片酬將超過2億元。
此外,據《2016年12月中國大數據房價指數(BHPI)》報告顯示,上海房屋均價為5.2萬元/平方米,若按明星拍一部劇就能拿到2億元片酬來計算,那么,在上海至少能買73套50平方米的房屋!
王磊卿呼吁電視人自信自強,與網絡深度互動,形成立體的網臺 合 作體制,構建精品自制劇、定制劇的新模式。網絡劇將會是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網絡劇市場規模609億元,用戶付費逾117億元。王磊卿認為,未來的網臺聯動,電視臺不能局限于單向采購,應成為全面利益的分享者,“電視臺要不落后于人,必須開始介入制作。打造以電視臺為主的電視劇,才能借助網臺聯動正向輸出網絡。”
【問題】
年產1.5萬集的成品電視劇實際創新不到10%
高片酬和大成本的電視劇,大部分都與IP有關。這幾年,IP被資本熱捧,當大IP搭配大流量偶像演員時,一般都能賣出好價錢。然而,從2016年開始,IP失靈的現象已經顯露,王磊卿說,高雷同度、低轉化率、創新確實是IP劇目前面臨的三大問題。
大IP主要來自于網絡小說,類型化、模式化是其先天不足,現在因為網絡寫作軟件出現,雷同之外又被曝抄襲。2016年熱播的大IP劇《錦繡未央》被指抄襲已立案,網友統計《錦繡未央》小說成段成篇抄襲的作品竟然超過200部,前不久的證據交換會上,原稿提交的證據文件堆滿了法院整張桌子。
什么熱門拍什么,購買類型化的IP也開始造成了熒屏“撞車”。無論是2016年熱播大劇,還是2017年即將開播或者開拍的大戲,仙俠玄幻、宮斗、女強IP三大類型造成“交通擁堵”,最終呈現給觀眾的作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據東方衛視的數據,2016年收到的電視劇項目PPT,90%注明項目具有創新性,然而王磊卿說:“2016年中國電視劇年產1.5萬集的成品隊列里,實際創新程度不到10%。”
眾所周知,無論是大的影視公司還是購買平臺,都會追逐頭部資源。然而,并非大制作、盲目加碼大咖,就是一手好牌的“王炸”。王磊卿指出:“若是項目訴求不同的頭部人才匯成‘一鍋粥’,缺少領 軍 人物,確定不了創作方向,可能引發大劇爛尾!”
那么,在資本燒燙的電視劇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王磊卿以目前正在熱播的古裝大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例,劇中“誅仙臺一跳”收獲了播放量80億,收視率衛視第一。這樣的高關注度是因為“飽含了劇情中極致的善與惡、 愛 與恨”。
王磊卿說,這一仙俠劇的高點,讓行業思考,我們需要怎樣的仙俠劇。“不是昂貴的特效堆砌,中外大神的群魔亂舞,而是扎根中國歷史文化,傳承從楚辭、山海經而來的中國式的想象力,仙俠之‘仙’,正是來自于中國式的古典意境,賦予人性的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