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草莓上市,蟄伏了一個冬天,趁周末家長都帶孩子去果園采摘草莓。記者從安徽省兒童醫院獲悉,近日,不少孩子卻因為"草莓腹瀉"而入院,該院消化科專家介紹,雖是吃草莓后入院,罪魁禍首是諾如病毒。
上周末,合肥的郭女士帶兩個孩子到農場摘草莓。“老板說不打農藥,可以免費試吃,所以孩子邊摘邊吃。”當晚,兩個孩子就相繼嘔吐和腹瀉,被診斷為感染諾如病毒。
專家提醒,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諾如病毒高發季,吃瓜果前一定要洗!" 草莓等伏地生長的水果、蔬菜最容易因糞便施肥或污水灌溉而被諾如病毒污染。 "專家提醒,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是諾如病毒的高發季,吃草莓沒問題,但"現摘現吃"的確要不得。需要徹底清洗,以減少附著在上面的病毒。
清洗草莓的正確方法春夏季節吃草莓的季節,現在我們已經能夠買到草莓,想要吃草莓,首先要把草莓清洗干凈,那么,你會洗草莓嗎?下面我們來看看草莓的正確清洗方法。
草莓的營養
草莓營養價值高,它的維生素C含量極為豐富。科學研究證實,維生素C可消除細胞間的松馳或緊張狀態,使腦細胞結構堅固,皮膚細膩有彈性。草莓的磷含量是蘋果的5倍,鈣的含量是鴨梨、蘋果的3-5倍。此外,它還含有維生素B1、B2、胡蘿卜素、核黃素、氨基酸、果膠及礦物質等,這些營養素對人體骨骼、皮膚和神經系統的生長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老人和兒童大有裨益。最主要的是它含有一種叫天冬氨酸的物質,可以幫助消脂排毒,達到減肥的目的。
中醫認為,草莓有去火、解暑、清熱的作用,春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較旺盛,吃點草莓可以起到抑制作用。另外,草莓最好在飯后吃,因為其含有大量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改善便秘,防范痔瘡、腸癌的發生。
女性常吃草莓,對皮膚、頭發均有保健作用。草莓在德國被譽為“神奇之果”。草莓還可以減肥,因為它含有一種叫天冬氨酸的物質,可以自然而平緩地除去體內的“礦渣”。中醫學認為,草莓性味甘酸、涼。能潤肺生津、健脾和胃、補血益氣、涼血解毒,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壞血病、結腸癌等疾病有輔助療效。
草莓怎么洗?
草莓之所以清洗起來比較困難,主要是因為其外表粗糙,而且皮很薄,一洗就破。因此,很多人為了圖省事,簡單地用水沖沖就吃。其實,草莓屬于草本植物,植株比較低矮、果實細嫩多汁,這些都導致它容易受病蟲害和微生物的侵襲。因此,種植草莓的過程中,要經常使用農藥。這些農藥、肥料以及病菌等,很容易附著在草莓粗糙的表面上,如果清洗不干凈,很可能引發腹瀉,甚至農藥中毒。
草莓的正確清洗方法:
1、首先用流動自來水連續沖洗幾分鐘,把草莓表面的病菌、農藥及其它污染物除去大部。注意:不要先浸在水中,以免農藥溶出在水中后再被草莓吸收,并滲入果實內部。
2、把草莓浸在淘米水(宜用第一次的淘米水)及淡鹽水(一面盆水中加半調羹鹽)中3分鐘,它們的作用是不同的,堿性的淘米水有分解農藥的作用;淡鹽水可以使附著在草莓表面的昆蟲及蟲卵浮起,便于被水沖掉,且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3、再用流動的自來水沖凈淘米水和淡鹽水以及可能殘存的有害物。用凈水(或冷開水)沖洗一遍即可。
洗草莓要不要去葉頭
一般人洗草莓,會將草莓的葉片摘除,再放在水中浸泡。不過,此方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草莓一旦去葉頭,放在水中浸泡,可能造成農藥藉著水流,進入草莓內心,如此反而受更多污染。
正確的洗滌方法是,草莓不要去葉頭,放入水中浸泡十五分鐘,如此可讓大多數的農藥隨著水溶解。而后將草莓去葉子,放入鹽水中泡五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即可食用。
應盡量避免用手搓揉,也不需使用清潔劑。
怎么挑選草莓
1、挑選的時候應該盡量挑選色澤鮮亮、有光澤,結實、手感較硬者。
2、太大的草莓忌買,過于水靈的草莓也不能買。
3、不要去買長得奇形怪狀的畸形草莓。
4、最好盡量挑選表面光亮、有細小絨毛的草莓。
草莓的正確清洗方法上面已經為大家做出了介紹,第一遍用清水清洗草莓時,大家不要把葉頭摘掉,因為這樣反而會讓草莓收到更多的污染,另外草莓也不能一次性吃太多,特別是胃酸過多的人。
什么是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又稱諾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類杯狀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諾如病毒(Norovirus,NV)屬的原型代表株。它是一組形態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顆粒。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在全世界范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寒冷季節呈現高發。美國每年在所有的非細菌性腹瀉暴發中,60-90%是由諾如病毒引起。荷蘭、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也都有類似結果。在中國5歲以下腹瀉兒童中,諾如病毒檢出率為15%左右,血清抗體水平調查表明中國人群中諾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屬于自限性疾病,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公眾搞好個人衛生、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要養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習慣。
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常在社區、學校、餐館、醫院、托兒所、孤老院及軍隊等處引起集體暴發。疾控專家稱,病程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