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在微博里插科打諢、偶爾吐槽,也會在忙亂的生活瑣碎里感悟一下人生——造型師余愛,從來都不是尋常定義里的那種“化妝造型師”。在技巧、理論、經驗之外,她更看重的是一種“感覺”,也正是這種感覺,帶著她創出一條不循規蹈矩的成功路。

25歲離家,前路卻并不是詩與遠方
也許,作為“普通的大多數”,最難以面對的就是突如其來的變動、以及不可預料的未知。而這一切,余愛在25歲的那一年讓自己“狠狠地”體會了一個遍。織布、制衣、五金、銷售、服務員……25歲之前,余愛嘗試過的工作十個指頭齊上陣都數不過來,也正應了那一句“誰的青春不迷茫”。善待自己的老板、自由的發揮空間、不錯的工資福利都沒能留住當時年輕的余愛,她總是在學會新的內容之后選擇“離開”。原因很簡單——太安逸。
因為極度缺乏安全感,她需要滿滿的工作來充實生活,才能讓自己安心。在即將“完婚成家”的25歲,她放棄了一眼望到頭的生活直奔北京。從最底層的助教做起,缺乏人脈、花光積蓄、毫無頭緒,在茫然的狀態下耗光最后一點熱情,一度萌生退意。

絕境逢生,懷揣不甘心成就不可能
剛到北京的半年時間里,余愛在技術方面遇到了自己的“平臺期”,她有過灰心、也幾番猶豫。最終,在冷冰冰的現實面前,“不甘心”成了她絕處逢生的最大動力:找模特、做方案、主動聯系攝影師、發郵件尋求合作……天天都處在焦灼的等待中,等待郵箱里的回復、也等待人生的轉機。
因為這種堅持,終于等來了第一個回復的攝影師。“一個人頂十個人用”的余愛,慢慢對化妝造型有了“手感”,經過多年的磨礪和沉淀,余愛終于摸索并確立了自己獨有的化妝造型風格和特色,并成為圈內“新娘頭飾定制”的第一人;相繼出現在國際時裝周、服裝博覽會、時尚芭莎慈善夜等大型活動中;還先后為乒乓球冠軍馬琳、知名演員李小萌王雷以及鐘麗緹張倫碩的婚禮提供定制頭飾,成為明星婚禮的一大搶眼亮點。

因愛成癡,五年雕琢手工飾品靈魂
“正職是化妝師,愛好是手作”——如此定義自己的余愛,對于純手工定制新娘頭飾的熱情,源于完美呈現新娘妝容的專業需求。從最初一個單純的愛好者,到如今堅持五年小有成就,讓新娘頭飾的重要性逐漸為新人所關注和追捧的余愛,還特意奔赴巴黎求學,在人人尊崇的技藝之外,追求一種攝人心魄的靈氣之美。
沒有學術背景、未經專業培訓,在質疑聲中堅持用努力和作品來證明自己的余愛,為了這個“愛好”,經歷了多年的苦功磨礪和工藝沉淀。如何將頭飾與婚紗更好地結合,既不掩婚紗本身的風格特色、又不失新娘本身的性格氣質。是余愛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風格”美學,將設計師的思考融入服飾與人物,用技巧和靈感去實現內心的想法,才是一個真正造型師或者手作人的內涵魅力所在。

把愛好變成事業,并不完全如想象中那般完美。藝術追求與現實需要、個性風格與傳統審美、流行趨勢與個人喜好……在各種角力與制衡中,余愛逐漸找到了二者平衡的方式,不使蠻力、不玩套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則最大化實現其心理預期;站在創作的立場之上,就釋放最大的激情與想象。并不永遠都處在“蜜月期”的藝術與現實,在余愛的獨特創作理念下,調和出了最濃情蜜意的迷人味道;也在更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有關色彩、造型和設計的最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