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面對面 全國政協委員陳道明日前接受央視采訪談演員職業觀,近一段時期,“小鮮肉”天價高片酬、一部劇用三十多個替身、摳像拍片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陳道明認為,現在的年輕演員應該明確正確的職業觀:“現在動不動什么手破了,哪兒摔傷了,什么冬天在水里頭、夏天穿著大皮襖,變成了一個演員的功勞。”陳道明斥道“你的職業就是這個,然后還把它當作敬業?你演員就應該吃這樣的苦。”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抗戰劇娛樂化傾向的不斷規范,導致大量抗戰劇轉為審查環境較為寬松的地面頻道播出。
陳道明
據統計,2016年,18個省會城市(直轄市)地面頻道電視劇收視率TOP5共90部劇。其中,抗戰諜戰、軍事斗爭題材達到55部,占比高達61%。大量播出需求直接導致對這類題材劇目的“過度開發”,在市場不斷要求創新的情況下,以民間邏輯對抗戰進行演繹難免不觸雷。
陳道明在兩會期間受訪中透露,有些劇自己是拒絕的,比如抗日神劇、偽歷史劇。“它不光是一個電視劇的問題,牽扯到一個正確的歷史觀問題,我想90后、00后、10后,將來看現在的抗日劇,是不是認為抗日就是那樣,穿著皮大衣,拿著駁殼槍,男的像潘安,女的像柳如是。”陳道明說,“這個只有靠行業的文化自覺,我作為我們演員,提高自己的鑒別意識,文化覺悟一點點提高,辨識度一點點提高,這得需要多漫長的爬坡。”
央視記者與陳道明面對面對話實錄摘抄
陳道明
記者:當您看到這些,一夜就能爆紅的明星,可能他們的片酬,比您不知道高多少的時候,您什么心態?
陳道明:并不是我們拿多少錢,應該不應該,也不是他們拿多少錢,應該不應該,是不是你認真地完成了你的職業。
記者:您理解的您的職業,應該是什么?
陳道明:職業操守。
記者:是什么?
陳道明:認真工作,全心創作,各行各業的職業精神,我覺得都是一樣的。
記者:什么劇不拍?
陳道明:抗日神劇我就不拍。它不光是一個電視劇的問題,牽扯到一個正確的歷史觀問題,我想“90后”“00后”“10后”,將來看現在的抗日劇,是不是認為抗日就是那樣,穿著皮大衣,拿著駁殼槍,男的像潘安,女的像柳如是,是不是都是那樣。
記者:還有什么不拍?
陳道明:偽歷史劇,我說的偽歷史劇,就是這個劇是完完全全不靠邊的。
記者:您不覺得,您能做的實在是太少了?
陳道明:這個只有靠行業的文化自覺,作為演員,提高自己的一個鑒別意識,文化覺悟一點點提高,辨識度一點點提高,這得需要多漫長的爬坡,反正我是這樣,有些東西我是堅決不拍的,我就覺得文化問題,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給老百姓到底端上什么樣的菜,吃什么樣的飯,喝什么樣的湯。
記者:作為一名演員,可以給社會輸出一些什么?
陳道明:情感,人類良性的情感,對國家的情感,對親人的情感,對族人的情感,其實每個人如果都有一種情懷的話,良性的情懷,我覺得不愁出好片子。
記者:演員對社會的責任是什么?
陳道明:你必須要鑒別這個東西,輸出給社會,是不是能起到溫暖人改變人的作用?
記者:演員有一種放大的效應,別人會向你學的,所以你必須得用更嚴格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陳道明:我昨天在跟劉恒老師聊天,他就說我覺得我生活上拘謹,我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沒有說你又可以花天酒地,你又功名利祿。
記者:您要舍哪一塊兒?
陳道明:盡量凈化自己吧。
記者:你要付出的是什么?
陳道明:我要付出的是約束,對自己的約束,不是什么話什么事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