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基因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根據推算,如果你從父母那里各獲得了一條胖基因,那么你平均會比完全沒有胖基因的人重7磅。經統計,歐洲人中大概44%都是胖基因,而黑人中只有5%,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黑胖子并不多見。

因此最先進的體重管理機構已將基因科技導入,減重前先掌握個人肥胖基因類型,經由基因密碼的解讀,檢測個人先天遺傳上的差異,依照體質的不同,規劃「個人專屬」的體重管理組合,才能真正達到有效率的體重管理!

【主要特征】飲食控制能力差,不容易有飽足感,因此會不停進食。
【肉肉部位】上身,雙下巴,脖子,腰腹部
【肥胖基因】PCSK1,控制令人產生飽脹感的阿黑皮素原;FTO,基因變異改變人的飲食模式,導致飲食攝入量增高。
NO.2高血脂型

【主要特征】血液中三酸甘油脂偏高與高密度膽固醇偏低,容易在內臟囤積脂肪,也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肉肉部位】腰腹部
【肥胖基因】ADRB3,內臟組織的脂肪分解減少,屬于上半身肥胖(蘋果型)。
NO.3代謝型

【主要特征】脂肪代謝速度較慢,需要更強化運動提升代謝率。
【肉肉部位】臀部及大腿
【肥胖基因】UCP1,主管消耗能量與提高代謝率。
NO.4油脂型

【主要特征】脂肪生成速度快,易累積多余脂肪。
【肉肉部位】腰腹部及大腿
【肥胖基因】PPAR-γ,主導過氧化物酶體增生啟動受體Y活性,基因變異或異常表達會引起脂肪細胞分化數量增多。
NO.5水腫型

【主要特征】天生循環代謝的功能差,使身材看起來較為腫脹。
【肉肉部位】大腿,下半身
【肥胖基因】GNB3多型性影響熱量的代謝緩慢,使細胞囤積脂肪造成營養代謝失調;INSIG2也是肥胖發生重要的候選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