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再諷小鮮肉,陳道明日前接受央視采訪, 批部分年輕演員沒有正確職業觀,其實除了小鮮肉娛樂圈很多人都需要敬業精神!最近陳道明老師的一次采訪,在娛樂圈引起了軒然大波。他認為,圈內一些演員的職業精神還遠遠不夠。對于自己,陳道明有著明確的要求:不拍抗日“神劇”、偽歷史劇,約束自己,對得起觀眾。
陳道明(資料圖)
近一段時期,“小鮮肉”天價高片酬、一部劇用三十多個替身、摳像拍片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陳道明在訪問中開門見山地指出:“問題并不在于他們拿了多少錢,而是是不是干了這么多的事,是不是你對得起觀眾。”陳道明認為,現在的年輕演員應該明確正確的職業觀,比如拍戲時候“手破了,摔傷了,冬天在水里頭,夏天穿著大皮襖,你就是干這個的,你的職業就是這個,現在還把它當成敬業了,演員就應該吃這樣的苦。”對此,有網友列舉出演員楊洋屢次因傷上熱搜的截圖,耐人尋味。
除了陳道明,國家一級編劇劉星、著名導演陳凱歌等也表達了他們對年輕演員的期待,比如多參加慈善活動,不違法,不吸毒,不做違反社會公德的事……
為何多位政協委員為演員這一職業大聲疾呼?因近年來影視界凸顯的一些“小鮮肉”演技不佳卻一夜躥紅、表演偷工減料作風不正之現象已成“行業公害”。演員這個需要進行專業學習和多年文化積累的職業,正在淪為一個快速牟利之職業;勿消說追求“德藝雙馨”,僅僅是讓某些“小鮮肉”做到有板有眼地表演都很困難。
上個月,排練話劇的演員史可也曾向記者大吐苦水,稱想要繼續表演生涯只能強迫自己接受表演水平不過關的“小鮮肉”。這種“示范效應”帶起了影視行業的不正之風,昔日演員要從跑龍套做起,和前輩表演藝術家學習,在日復一日的表演磨練中成長。如今這樣的成長模式幾成幻想,不會把自己包裝成“快消品”的年輕演員難以獲得表演機會,甚至大量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也在被迫丟掉他們堅持多年的職業操守。就像陳道明說的,那些不愿隨波逐流的演員,正在被邊緣化。
當業務素質不過關、職業精神不合格的群體成為一個行業的“主流群體”,當堅持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群體淪為“邊緣群體”,那此行業也離分崩離析不遠了。當肩負著“示范效應”的演員成為“快消品”,其毀滅的不僅是這個職業,還有諸多觀眾的價值觀;若全社會照此效仿,淘汰掉的必是專業與敬業之人,那豈不是黑白顛倒?
除了表演行當,在其他職業中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職業精神丟失的現象,“名利速成”的觀念正在影響著年青一代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其對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如今“德藝雙馨”已被寫進《電影產業促進法》,年輕演員的職業操守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社會各行各業互相影響共進退,各個行業從業者所追求的都應是“德藝雙馨”。
最近這段日子,批小鮮肉流量主們演戲不敬業的人越來越多。
敬業的演員拍戲流血流汗,甚至冒著受傷丟命的危險,卻看到有人濫用替身,不背臺詞,還耍大牌,拿走數千萬片酬,誰不生氣。如果你辛辛苦苦認認真真工作,而你的同時整天外表光鮮,敷衍了事,還擺架子,你心里也不會樂意的。
《傳承者》中陳道明直言不諱,怒斥那些不懂藝術胡亂點評的評委:你們膽子好大!讓那些評委當場下不來臺。但網友們卻力挺。
楊洋上熱搜榜
高希希導演曾和陳道明合作拍攝《楚漢傳奇》,他說陳道明的敬業程度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很難想象,一個像陳道明這般大牌的藝術家,在片場竟沒有椅子!他堅持從開工到收工一直站著,因為他怕一坐下就會脫離角色,更怕跑神。”這是演員。
高希希曝料,陳道明還堅決不穿秋褲,“這么冷的冬天,他就穿一條單褲,因為他覺得戲中的場景是在秋天,多穿一條褲子都影響視覺效果。就為這,拍完他重感冒了一個禮拜差點得肺炎。他在片場更不會脫戲服,永遠是整裝待發的樣子。”這是演員。
如今的電視圈,電影圈都充斥這一個不好的怪癖,哪個明星的粉絲多,人氣高,不管他的演技怎么樣,水平怎么樣,重金拉過來就可以拍戲了。都說現在是粉絲經濟,沒人氣不行,但是依靠這樣的所謂明星拍出來的影視劇,質量能有多高呢?
對于那些拿著制作費三分之二的片酬,卻用自己爛的到家的演技出演了一部又一部作品。無劇情,無內涵,看電視劇就看明星的臉,這樣的影視作品卻在這個圈子中橫行。對于這樣的一種現象,老戲骨陳道明早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