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再陷造假門,據報道,2017年3月18日晚,英國廣播公司(BBC)再現造假丑聞,BBC英國廣播電視近年來頻繁出現造假事件,隨后,BBC向觀眾致歉。BBC歷年造假事件盤點。
據悉,這部由雷吉耶茨(Reggie Yates)主持的《隱秘的澳大利亞》(Hidden Australia)紀錄片于1月發布。片中,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正在為一位去世的朋友守靈,守喪的人們一起喝酒享用食物。但是制片人為了迎合節目主題,便將這一場景描述成派對現場。這則紀錄片是這樣宣傳的:雷吉遇到了飽受酗酒上癮之苦的土著居民,他將繼續前往墨爾本探訪毒品泛濫的問題。
BBC為誤導觀眾致歉,并已將紀錄片下架。一位發言人在采訪中表示:“BBC現在已經弄清事情的真相,雷根的紀錄片中的派對場景包括在守靈夜拍攝的畫面,經加工后帶有誤導性。這已違背了我們對節目制作人的標準,BBC為此致歉。”
據悉,這已不是BBC第一次身陷“造假門”了。其幾個月前的紀錄片《地球脈動II》中有一幕是從野生金雕的視角展現廣袤的群山,但實則這一幕是將攝像機放在一只已被馴化的鷹上拍攝的。此前,BBC也承認在日間節目中,制片人扮演群眾。而 BBC的另外一些節目也被指欺騙觀眾,在其中一檔節目中,BBC員工假裝顧客購買選手們正在賣的物品,以此方式兩次改變了比賽結果。
紀錄片拍攝不易 也危險
從茫茫戈壁,到林海雪原;從熱帶雨林,到南海之濱,攝制團隊上天入海,爬冰臥雪,為捕捉到一個難得的鏡頭而熱淚直流,也為意外失去拍攝對象而仰天長嘆。
《自然的力量》攝影指導王路在高原上拍攝野牦牛曾說:“不能開車靠近,只能人靠近,攝制組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負重奔跑,當地人竭力阻止我們這么做,因為很容易猝死。上去以后,攝影師呼吸調節不過來,當時拍不了。得安靜大概2分鐘左右,才有可能再去動機器。”
國內保險大片空白
在國外各個環節都有保險量身定制。人員保障,因疾病、受傷或身故而無法繼續拍攝時,保險公司將為拍攝停滯造成的損失理賠;其次是道具的丟失、損壞及損毀,包括道具、布景、服裝,及攝像機、錄音設備、燈光等。在發生畫面補拍等情況時,保險公司也會根據條款理賠。
與國外成熟的保險機制相比,國內保險制度仍有廣大空白。可以說,國內普遍在人身保險的投保意識上有所進步,但財產險投保仍然非常罕見。
據悉,這部由雷吉 耶茨(Reggie Yates)主持的《隱秘的澳大利亞》(HiDDen Australia)紀錄片于1月發布。片中,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正在為一位去世的朋友守靈,守喪的人們一起喝酒享用食物。但是制片人為了迎合節目主題,便將這一場景描述成派對現場。這則紀錄片是這樣宣傳的:雷吉遇到了飽受酗酒上癮之苦的土著居民,他將繼續前往墨爾本探訪毒品泛濫的問題。
BBC爭議事件編輯
2003年7月BBC造假事件
BBC Radio 4的一個新聞節目引述了一名政府官員的話稱布萊爾政府在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
武器“問題上”加油添醋,而沒有按照情報機構所提供的情報準確向公眾報告以獲得公眾對參與美伊戰爭的支持。報道這一新聞的BBC著名記者安德魯·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后來在一篇文章中稱,貝理雅政府的新聞官阿斯戴爾·坎貝爾(Alistair Campbell)是夸大情報的幕后黑手。英國政府完全否認該項指控,英國議會決定任命獨立檢察官對事件進行調查。事件導致BBC與英國政府的關系惡化。在原先懷疑是BBC情報來源的英國國防部專家大衛·凱利博士自殺后,事件繼續惡化,BBC和英國政府都被指責應對凱利之死負責。在獨立檢察官最后發表的《赫頓報告》中,吉利根和BBC高層都被指責對新聞處理不當。事件導致吉利根本人、BBC總裁和BBC理事會主席的辭職。
2003年12月底BBC造假事件
BBC 知名節目主持人羅勃特·克洛伊(Robert Kilroy-Silk)在其節目《周日快報》(Sunday Expss)中寫了一篇歧視阿拉伯人的文章,而被BBC停播該節目。
2006年11月27日,BBC第一臺兒童節目《藍色彼得》(Blue Peter)電話有獎征答活動結果造假。當時由于該節目出現技術問題,無法順利產生贏家,一名工作人員要求一名當時與父母參觀該節目錄影的女孩冒充電視觀眾。工作人員把正確答案告訴該女,接著讓該女利用該節目攝影棚內的電話機撥打至活動現場,并聲稱是從倫敦打來的。當時一名現場觀眾目睹事情經過,檢舉此事。2007年7 月12日,BBC因此遭英國通訊傳播委員會(Ofcom)罰款45,000 英鎊 ;后來因為該集節目在CBBC重播,BBC又遭罰款5,000英鎊。
2007年7月13日BBC造假事件
BBC紀錄片《與女王的一年》(A Year with the Queen)預告片剪輯錯誤,讓觀眾誤以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美國女攝影師安妮·李伯維茲(Annie Leibovitz)發怒并拂袖而去。BBC為此公開道歉并澄清,伊麗莎白二世步出拍攝地點的那一段是在李伯維茲開工前拍攝的。7 月20日,該片制作單位RDF媒體集團(RDF Media Group)創意總監史帝芬·藍伯特(Stephen Lambert)承認這是他出的主意,并表示愿意辭職以示負責。BBC與英國獨立電視臺等電視臺已決定停止委托RDF制作電視節目。
2007年7月19日BBC造假事件
BBC內部調查發現,《莉姿柯蕭秀》等多個節目內容造假,由工作人員充當節目游戲贏家,或根本沒有送出獎品。
2007年9月2日BBC造假事件
(英國時間),BBC第三臺播出紀錄片《少女整形》(Under 18 and Under The Knife),該片將罹患厭食癥的17歲少女琳西·鮑曼(Lynsey Bowman)送到美國德州進行隆乳手術,引發爭議。英國《世界新聞報》批評BBC把國民繳交的收視費浪費在這種“缺德節目”上,并表示擔憂琳西隆乳之后的心理健康狀況。BBC辯稱,隆乳手術費用是由琳西的父母支付,手術前已取得琳西的父母同意,絕無使用國民繳交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