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時光匆匆流去……22年的時光就這么流走了,22年前的5月8日,鄧麗君離開世界,留下穿越到今天的經典。時間掩蓋了多少足跡,只要提起流行音樂,就絕不會繞開這樣一個名字:鄧麗君。
如今二十二年過去,歌聲依舊,佳人卻不再。
1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生于臺灣云林縣,本名鄧麗筠。她的父親是名老兵,祖籍河北邯鄲,母親祖籍山東東平。鄧麗君有3個哥哥和1個弟弟,由于孩子多,她的父母雖然辛苦勞作,但日子過得一直比較拮據,他們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因為女兒而改變這一切。
鄧麗君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歌唱天賦。
10歲時就參加歌唱比賽嶄露頭角。
14歲時,加盟宇宙唱片公司,當年即推出第一張唱片《鳳陽花鼓》。
她真正意義上的歌唱生涯就此開始。
15歲時,參加臺視《群星會》節目,在臺北“夜巴黎”、“七重天”等音樂場所登臺演唱,創造連續數月滿場的紀錄,以平均每三個月兩張唱片的出片速度推出多張唱片。
17歲時,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年輕的義賣皇后,開始進軍世界音樂市場,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地巡回演出。
19歲時,二度當選香港義賣皇后,同年,又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
20歲時,去美國學習英文,第二年又轉赴日本發展。
不久,她就以一曲《空港》,獲得1974年日本“最佳新人歌星獎”等多個獎項。而收入這首歌曲的唱片的總銷量,也達到75萬張。
26歲時,榮獲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兩年后,她的5張大碟,在香港同時獲得“白金唱片獎”,至此,徹底征服香港歌壇。
30歲時,鄧麗君開始進入歌唱事業的巔峰期。
這一年的2月19日、20日,她走進全球流行歌手的夢想之地——美國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成為首位在此演唱的華人。
很多旅居美國的華人,依然記得當時的盛況。
早在那年1月底,演唱會的門票就已被搶購一空,“凱撒皇宮”原本只有1100個座位,后來加到了1500個。并且,兩旁的走道、中間的階梯上,仍然擠滿了觀眾。
此后不久,她再創紀錄,成為首位登上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舞臺的華人女歌手。1983年底,已從藝15年的鄧麗君,在香港舉辦“15周年巡回演唱會”,其演出規模、觀眾數量和唱片銷售量等,都創下了華語歌壇的新紀錄。
33歲時,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成為唯一同時榮獲這兩項殊榮的亞洲歌手。
至此,她的音樂成就無人超越,更實現了“哪里有中國人,哪里就有鄧麗君歌聲”的盛況。
2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鄉情
鄧麗君的助手曾說她是一個很文靜的人,但對國家民族卻有著異常深情的執著。
在華僑地唱《阿里山的姑娘》《四海都有中國人》,唱得熱淚滾滾,泣不成聲。臺上、臺下一片淚眼婆娑,掌聲如雷。
在日本時,鄧麗君要求每一場演唱會都必須演唱一首中文歌,并有一套旗袍演出服。不管日本人聽得懂聽不懂,她只是要他們知道,她鄧麗君是中國人。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表演時,鄧麗君特別演唱了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12首唐詩宋詞譜曲的作品,充分發揮了她嗓音中古典、莊重、多情而婉轉的氣質,將中國文化中的唐宋風范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鄧麗君3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她在世界各地都開過演唱會,唯獨國內。
同年,《鄧麗君自選歌曲兩百二十五首》,首度在北京發行。當時,鄧麗君演唱的歌曲已風靡大陸,她便開始有了到大陸演出的想法。
鄧麗君原本計劃以敦煌壁畫為背景,結合中國古典四大美女的圖像,在北京舉辦一場華麗的演唱會。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不成想,這卻成了她此生唯一的遺憾。
3 小城故事成絕響,人世不見君姑娘
1995年5月8日,泰國清邁安靜炎熱,仿佛已經能聞到梅雨的氣息。
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地點,普通的天氣里,一代歌后鄧麗君因病逝世。
這一年,她被永遠定格在了42歲。
1995年5月11日,鄧麗君的遺體被送往臺北第一殯儀館。那里放著一副可使遺體保存50年、鑲著水晶玻璃的銅制棺材。20萬人在殯儀館外徹夜排隊,等著向鄧麗君作最后的告別。
那一天,臺北的交通陷入癱瘓。
1995年5月28日,鄧麗君的棺木被運往臺北縣金山鄉的金寶山墓園,根據她的本名,這塊墓地被命名為“筠園”,作為鄧麗君最后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