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米模樣跟大米十分相仿,只是比正常的米粒要圓潤一些,顏色更白,用指甲掐一下,顆粒有彈性,表面上便留下一道痕跡,質感跟塑料十分相似。那到底有沒有塑膠大米在市面上買賣呢?下面Mshishang小編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塑膠大米事件真相是怎么樣的?
什么是塑膠大米?
塑料大米,網傳塑料顆粒制成的大米。塑料大米,原型為塑料粒,是一種塑料制品,外觀與普通大米相似,被摻雜于食用大米中,食用必然會對人體造成危害。2011年,起源于南京某市民在米袋子里挑揀出十幾顆相同的"塑料米粒"。自2008年以來,中國未對印尼出口過大米,印尼國內出現的“塑料大米”與我大米出口企業無關 。2016年12月,尼日利亞查獲一批102袋走私進入尼日利亞的塑料大米,并逮捕了一名嫌犯[2] 。不過,尼日利亞國家食品藥品管理控制局于12月30日公布了檢驗結果:這些大米里有好的大米,也有一些變質污染的大米。據尼日利亞《笨拙報》(Punch)報道,該國的檢驗結果顯示,這些大米并非是塑料,而是真的大米,只不過“里面微生物的含量已經超過了食用的允許范圍”,因為并不適合人類食用。
盡管網上有關塑料大米的視頻已經多次被辟謠,但最近幾天,海口石山鎮村民蘇某珍仍然在網上跟風,發布了海口版的“塑膠大米”視頻引起各界關注,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5月17日晚,南海網記者在海口城西派出所采訪時,見到了視頻中躺槍的鑫鴻皇家香米海南代理商負責人黃先生,對方表示,接受其中兩段視頻發布者蘇某珍的道歉。警方依法對發布虛假信息的造謠者蘇某珍予以行政拘留5天。

蘇某珍對自己發布不實視頻造成的后果后悔不已。 南國都市報記者蒙健
回顧:群里瘋傳海口現“塑膠大米”視頻中大米品牌銷售受阻
5月9日晚,三段關于海口石山鎮現“塑膠大米”的視頻在微信群瘋傳,視頻中大米的品牌為“鑫鴻皇家香米”。視頻出現后,海口市秀英區食藥監局高度重視,立即介入,經過全面排查找到了石山鎮上的該品牌經銷商,要求經營者提供相關手續配合調查。
與此同時,該品牌大米的海南代理商——海南天良糧油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先生得知網傳內容后,為了挽回公司信譽和證明其品牌大米并無質量的問題,主動要求監管部門對大米進行抽檢。并于11日中午前往海口市城西派出所報警。當天下午,龍華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分別對兩袋規格為15的“鑫鴻皇家香米”進行監督抽樣,并送往專業機構進行檢測。
據了解,5月16日下午,經檢測,結果顯示抽樣的大米十個項目全部合格,不存在任何食品添劑等。“15年來,我們這個牌子的大米一直以來都賣的不錯,月銷售量最高能達到50多噸。”黃先生告訴記者,自事發后,該品牌的大米銷售量明顯下降,甚至出現退貨的現象。
真相:視頻發布者稱沒有目的 原本只是發給親友群
據警方介紹,5月11日中午,接到大米代理商黃先生的報警后,警方迅速展開調查。5月15日晚,城西派出所民警在石山派出所的配合下,在石山居委會將發布了其中兩段視頻的蘇某珍帶回到派出所調查。當晚,由于情緒激動且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蘇某珍,在做筆錄時突然昏厥,17日下午,身體狀況好轉的蘇某珍在接受警方傳喚時,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同時對給代理商帶來的困擾和損失表示深深的歉意。
5月17日晚間,南海網記者在城西派出所見到了不實視頻發布者蘇某珍,剛剛做完筆錄的她心情仍有些波動,滿臉通紅地告訴記者,她對自己前段時間在網上發布的兩段關于“塑膠大米”的視頻感到十分的后悔。“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當時是怎么想的,沒有考慮到后果就將視頻發出去了。”面對記者蘇某珍痛哭不已地說,當天自己在食用該大米時,因覺得黏度與往常不同,且喉嚨微感到不適后便拍攝了兩段視頻發到其微信朋友群里,當時只是單純的想提醒親朋好友,并無其他目的。
“我大嫂平時人老實膽子又小,也沒有什么文化,她當時就是好心想提醒我們而已,真的是無心之舉。”蘇某珍的親屬吳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經過這次蘇某珍親身經歷的教訓,他們也認識到了造謠帶來的后果。
結局:造謠者取得大米代理商原諒 警方表示予以5天行拘留
據鑫鴻皇家香米代理商黃先生介紹,蘇某珍因無意且未經考慮清楚后果便將視頻發布到微信群的行為,使得該品牌的大米銷售量明顯下降,公司遭受了較大的損失。“我岳父為此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黃先生說,盡管蘇某珍給他們的企業帶來嚴重困擾,但考慮到蘇某珍的身體狀況和主動承認錯誤的態度,經過做岳父的思想工作,家人表示原諒并愿意接受蘇某珍的道歉。黃先生也表示,對于有預謀且惡意詆毀的造謠者將追究到底。“同時,我也希望警方能盡快找到另一段視頻的發布者,將事情調查清楚,還我們清白。”黃先生如是說。
當天晚上,雙方達成和解。警方表示由于蘇某珍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仍將被行政拘留5日。“我們也提醒廣大市民,網絡并非法外之地,一定要遵紀守法、謹慎言行,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城西派出所一名民警說道。
推薦
云南"問題大米"白色顆粒物系不慎混入 非人為摻假
中新網昆明5月18日電17日晚,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日前被舉報的問題大米調查情況:在大米中發現的白色可疑顆粒物為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生產原材料,系稻谷在運輸、裝卸過程中不慎混入,可排除人為故意摻雜摻假。
通報稱,2017年5月12日16時,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電話舉報,舉報人稱在彩虹橋利民糧油店購買的大米中混雜有疑似塑料顆粒物,要求依法進行處理。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立即派出執法人員赴現場進行調查,并依法扣押該店庫存的13袋涉嫌問題大米(含舉報人發現問題退回的9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