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電(記者 于洋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很多朋友對海域可燃冰的概念、作用沒什么了解,下面中國時尚網小編為大家詳細解讀海域可燃冰的概念、作用、分布地區等。
可燃冰
中國海域可燃冰全球首個試采成功 海域可燃冰是什么有何作用?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發來賀電,“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這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志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什么叫可燃冰?有什么用途?
可燃冰,又叫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燃燒后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
天然氣水合物甲烷含量占80%~99.9%,燃燒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小得多,而且儲量豐富,全球儲量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天然氣水合物賦存于水深大于100-250米(兩極地區)和大于400-650米(赤道地區)的深海海底以下數百米至1000多米的沉積層內,這里的壓力和溫度條件能使天然氣水合物處于穩定的固態。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目前,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最近兩年開采試驗取得較大進展。
2017年5月,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成功。
可燃冰中甲烷含量占80%~99.9%,燃燒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小得多,而且儲量豐富,全球儲量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但因絕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開采難度十分巨大。目前,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
此次試開采同時達到了日均產氣一萬方以上以及連續一周不間斷的國際公認指標,著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志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中國海域可燃冰全球首個試采成功 海域可燃冰是什么有何作用?
可燃冰分布在什么地方?
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并開采出天然氣水合物,據測算,中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資源量為700億噸油當量,約相當中國陸上石油、天然氣資源量總數的二分之一。
可燃冰生成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可燃冰這種寶貝可是來之不易,它的誕生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溫度不能太高,如果溫度高于20℃,它就會“煙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溫度最適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壓力要足夠大,海底越深壓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穩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氣源,海底古生物尸體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后會產生甲烷。所以,可燃冰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
中國的可燃冰有多少?
根據2016年發布的《中國能源礦產地質調查報告》的最新數據,我國可燃冰預測遠景資源量超1000億噸油當量,開發前景廣闊。
在《中國能源礦產地質調查報告》中提到的可燃冰資源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陸域可燃冰。
2013年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物礦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而且礦藏分布廣、厚度大、飽和度高,為我國可燃冰試開采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區。2015年,我國利用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海馬”號無人遙控潛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發現了可燃冰活動的標志——活動“冷泉”,并成功獲取了可燃冰樣品。
原標題:全球第一!中國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 解密未來能源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