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5、6月之后,聲特君發覺公司每天接收的快遞量比我們自己發出去的快遞量還要多,也就是說,同事們入夏之后就不斷的為國家的GDP增長作出了偉大的功效!!我們市場部平時除了買與工作相關的器材,其實其他東西買得更多,其中不乏很多有趣的東西,今天就冒死給大家“泄密”一回。

群組里面的很多小伙伴都是數碼產品的狂熱愛好者,在他們的對話中,似乎都在抱怨最近包括蘋果iPhone 7、小米6、堅果Pro在內的新款手機都取消了傳統的3.5mm耳機接口的做法。在業界都在準備抹殺3.5mm接口的今天,3.5mm 耳機是否已是窮途末路了呢?作為消費者我們有哪些替代品可以選擇呢?

為什么要“抹殺”3.5mm接口?
化簡機內結構,讓手機變得更薄。這個是“抹殺”3.5mm接口說法流行之后,各大網站上面最常見的解釋。在寸金寸土的手機內部空間,手機將 3.5mm 接口、 DAC 等元器件外置之后,電路板上的相關結構也會減少,占據的相應體積也會減少,從而降低機身厚度。

但是,到了今天,手機屏幕尺寸越來越大,手機續航壓力也越來越大的前提下,阻礙手機厚度做薄的重要原因是手機電池而并非這一個小小的3.5mm接口以及其他相關電路。因此,通過這種方法去壓縮厚度,相信收到的成效不會太大。如果單純為了厚度而取消 3.5mm 接口,也未免太過武斷了。
除了手機輕薄論之外,提升手機音質也是其實很多人認可的觀點。去掉3.5mm接口之后,從Lightning 接口/Type-C接口等接口輸出的已經不是模擬信號,而是未經過完整加工的數字信號。對比模擬信號,數字信號具備更多的可塑性,為用戶提供的更好的可玩性。用戶可以自選符合自己口味的傳統的移動式耳放產品或是有獨立解碼芯片的DAC耳機,來實現數字音頻信號的外置解碼,提供更好的解碼質量,從而獲得更好的音質體驗。

而令人絕望的是,由于目前非3.5mm接口的耳機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很多品牌的DAC耳機并不通用,只能用于自家的手機,如:小米6只能用小米自己的Type-C耳機。無論是自帶解碼芯片的DAC耳機,還是Lightning 接口/Type-C接口轉3.5mm接口的轉接線,里面使用的解碼芯片不見得會比集成在手機內部的好,言下之意是這樣的數字信號音質不一定會比原生3.5mm接口的模擬信號音質要好。
3.5mm耳機還有購買意義嗎?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3.5mm耳機依然是消費者的主力消費源頭。與一體式電池設計不同的是,這早已不是單純的考驗廠商號召力的問題,而是用戶習慣和3.5mm耳機接口的通用程度已經根深蒂固,就如使用了21年的USB A型公口一樣,難以被取代。況且,到目前為止市面上眾多耳機大廠依然在研發生產著3.5mm接口的耳機,因此要給3.5mm耳機判死刑還言之尚早。

如果,3.5mm接口真的被完全“抹殺”,那么藍牙無線耳機是最有實力成為移動式耳放產品或是有獨立解碼芯片的DAC耳機的競爭對手。近年來,藍牙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多,降噪、壓縮技術的進步,使得藍牙耳機已經可以發出媲美有線耳機的音質,有了更大的競爭力。而FIIL DIVA PRO、聲特SpearX D1-BT、魅族EP51等一些物美價廉的藍牙無線耳機或將成為這次“抹殺”戰爭當中最大的受益者。

其中,要廣告一下的是上面提到過的聲特SpearX D1-BT耳機。作為筆者在更換iPhone 7的時候作為替代品同步購入的耳機,聲特SpearX D1-BT的表現實在是十分亮眼,依托其獨特的對于音樂的理解,精心調校出的好聲音,以及俘獲了一批廣大音樂發燒友的“信眾”,不僅在聲音方面表現出色,擁有超高顏值、辨識度的外表也增添了更多獨特的吸引力。

聲特SpearX D1-BT,作為聲特家族的一款搭載藍牙BT技術的無線耳機,延續了D1家族的超高顏值基因。外觀采用了音符一樣的流線型設計,使人第一眼便印象深刻。整體機身采用細膩的黑色噴砂作為底色,猶如一雙深邃眼睛在誘惑著你,而作為點綴著金邊元素,讓耳機既散發著經典氣息,也頗有現代感。更重要的是耳罩采用軟革面料以及極其柔韌的海綿材料,讓佩戴更為舒服。毫不遜色于AKG、森海塞爾等大牌的有線HIFI大罩子。

聲特SpearX D1-BT擁40mm高音質動態耳機單元與0.04mm專利高彈聚酯振膜護體,能夠完整地將線圈的動能轉化成聲音,聲場更加寬闊,三頻表現更為出色;高效能釹鐵硼磁體則讓其擁有更加穩定的表現,讓好聲音一直延續下去。
總體來說,這款來自聲特的SpearX D1-BT頭戴式便攜無線藍牙耳機,非常適合追求年輕時尚的年輕一族,超高的顏值,相信可以給你在乘坐地鐵時,帶來更多的回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