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幣是什么? 五行幣傳銷被捕虛擬貨幣騙局揭秘【圖】。五行幣傳銷被捕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不法分子打著“虛擬貨幣”、“金融互助”、“微商”、“愛心慈善”等幌子從事網絡傳銷犯罪,大多以“金融創新”為噱頭,歪曲利用“ 區塊鏈 技術”、“數字資產”、“ 電子商務 ”、“微信營銷”等概念,混淆視聽,引人入彀。今年以來,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150余起“虛擬貨幣”類傳銷及其他犯罪案件,涉及60余個“幣種”。
五行幣是什么? 五行幣傳銷被捕虛擬貨幣騙局揭秘【圖】
此前央視《焦點訪談》曝光過五行幣傳銷騙局,五行幣的價格不僅沒有跌反而上漲了。網上有消息稱,“云家人”口中所謂的老大張健(真名宋密秋)五進五出監獄,這更讓“云家人”誤信其背后有政府支持。反傳銷人士指出,云數貿五行幣正是利用了人們愛國的心理,不斷給參與者灌輸愛國的正能量,要的就是讓他們誤相信“國家暗中扶持”。
公安機關對重大犯罪嫌疑人宋密秋宣布執行逮捕
6月6日,在印度尼西亞警方、我駐印尼使館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工作組將“五行幣”系列傳銷組織頭目、重大犯罪嫌疑人宋密秋從印尼緝捕回國。
相信這場非法組織開展傳銷活動終于可以終止了。
五行幣傳銷騙局被曝光
據央視《焦點訪談》記者調查發現,濟南有多名五行幣的參與者,他們少則投入一兩萬,多則近百萬。即便央視曝光之后,他們仍參與其中,虛無縹緲的發財夢令他們無法自拔。編織騙局許諾暴利2013年9月,國家工商總局和公安局即將“云數貿聯盟網”定為十大傳銷案件之一。截至案發,共涉及28個省份19萬余人,涉案金額1.6億元。當年,其“老大”張健(真名宋密秋)外逃至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繼續從事傳銷活動。2014年10月底,其被泰國警方抓獲。2016年11月,其從泰國出獄后,開啟了新一輪傳銷騙局,五行幣自此而生。
宋密秋通過賄賂當地人員、偽造身份證件等手段,數次脫逃,在東南亞多國之間流竄。期間,宋密秋在境外遙控、伙同他人先后推出“云訊通”、“五化聯盟”、“五行幣”等多個傳銷名目,利用互聯網繼續大肆組織傳銷活動,打著“愛國、慈善、高額回報”等幌子,通過“拉人頭”的方式騙取錢財。今年以來,其以投資“虛擬貨幣”“五行幣”可獲“金幣獎勵”、“動態收益”等為誘餌,引誘國內眾多人員瘋狂參與。
投入7000元才可購買人際網虛擬貨幣,贈送五行幣一枚。投入60000元,得股東幣。投入300000元得董事幣。待人際網開網后,持有一枚五行幣可得410萬元人民幣。若持有董事幣,開網后可獲利上億元。
印有張健頭像并號稱10克萬足金的五行幣,只要推薦下線購買,上線即得返利500元,如果推薦注冊500元,上線獎金也高達250元。
央視《焦點訪談》曝光的五行幣傳銷騙局的關鍵所在――
所謂推薦、對碰和注冊等獎勵方式,均離不開拉人頭,就是要發展更多的新人掏錢進入。
走不出的發財夢
央視曝光五行幣傳銷“拉人頭”之后,在上述交流群內迅速出現顛倒黑白的制作視頻,他們將央視的曝光稱之為“國家宏觀調控”,甚至國家領導人說過的話或圖片資料,也被斷章取義或PS,讓這些人誤認為央視正在宣傳云數貿。這也與央視報道中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的跟蹤分析一致――與傳統傳銷相比,微傳銷洗腦主要通過社交工具進行,洗腦也就更加瘋狂、狡猾。
虛擬貨幣很火 但多數不正規
“本輪比特幣暴漲突破2萬元”“比特幣新一輪價格暴漲63%”的新聞總能挑動投資者的神經,業內人士對 金融界保險 表示,比特幣,是一種正規的虛擬貨幣。市場上常見的絕大多數都不是正規的虛擬貨幣,僅是披著虛擬貨幣皮的金融傳銷或龐氏騙局而已。
比特幣是種虛擬貨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 網絡游戲 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甚至可以 買保險 。
但是,在中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制作和發售代幣票券。由于代幣票券的定義并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如果比特幣被納入到“代幣票券”中,則比特幣在中國的法律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普通玩家盡量不要輕易相信虛擬貨幣,根據公安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新型網絡傳銷專項工作,共立案偵辦傳銷犯罪案件2826起,破獲“網絡 黃金 ”、“克拉幣”、“恒星幣”、“買賣寶”等一批重大案件。在此也提醒大家,對于那些許以高回報的所謂理財項目,一定要仔細甄別,避免落入傳銷陷阱。
公安部經偵局 涉眾型經濟犯罪偵查處處長 劉路軍:這類虛擬貨幣犯罪案件有兩個突出特點,一個是有一批職業“操盤手”,他們是不斷變換所謂的虛擬貨幣的幣種。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類案件或這類犯罪活動,一般(活動)周期在半年到一年,犯罪分子在這個周期之內,一般就會變換名目,或者關閉網站,以逃避打擊。那么大多數參與人在這個周期內,實際上是收不回本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