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互聯網品牌戰役已經進入了下半場,毫無疑問,下半場的揭幕戰就是共享單車挑起的。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打得如火如荼的共享單車“黃橙大戰”最近又有新的進展。針對4月份各大app的用戶下載使用情況,極光大數據在6月2日發布了《app風云榜—4月app榜單》。根據榜單中的數據顯示,ofo已經遠超其他品牌。
極光榜單什么身份?專注于從市場滲透率、新增用戶數等關鍵指標解讀國內多個行業的App排名現狀,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國內最權威的第三方大數據之一。
榜單顯示,ofo市場滲透率為4.04% ,力壓同行業其他品牌。更值得一提的是,ofo新增用戶為1830萬,在所有app排名第61位,(新增用戶為710萬)。這也意味著,單車大戰截止到目前的回合,ofo已經遠超所有競爭對手,坐穩了行業第一名的“寶座”。

在此數據榜單發布之前,5月底頒布的Interbrand“2017全球最具突破性品牌”榜單也將ofo歸入其中,ofo也是整個共享單車行業唯一入選的品牌。

倒推起來,ofo成立也僅有2年時間。2年下來取得這樣的成績絕對令人驚嘆,但數據與品牌影響力高度重合的同步發力絕非偶然。我們就系統盤點一下ofo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l 一二線城市全面布局廣地域性達成高用戶量
“從2016年底我們正式宣布進入城市到現在,不到半年時間,ofo已經在平臺上有了600萬輛共享單車,為全球4個國家100座城市提供了超過10億次服務。” 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張巳丁曾表示,ofo始終致力于為廣大用戶提供最為優質的騎行服務,并已經成為用戶短途出行的首選。
其實,發源于大學校園的ofo小黃車,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精耕細作,用戶十分成熟。更有遠見的是,ofo在行業中率先開拓二線城市,積極與重慶、西安、武漢等地政府合作,打造城市智能慢行交通體系,努力布局二線市場,推動了ofo小黃車的用戶增速,快速增長的用戶反映出ofo在二線城市的發展優勢。這個過程中,ofo的戰略規劃十分清晰,針對一線城市,充分把握上下班高峰期的出行“潮汐效應”,成為“上班族”最常用的短途交通工具,發揮著抗堵、防擠、免焦慮的接駁作用。而在二線城市,則傾注力量,加強小黃車的投放和運維,爭取更多的用戶。
事實上,根據另一個第三方權威數據機構Trustdata的統計,二線城市共享單車用戶占比幾乎與一線城市齊平。今年4月,二線城市用戶規模占比達到40.3%,比去年10月提高了27.4個百分點,漲幅明顯,二線城市已成為共享單車最重要的增量市場。截止到5月份,ofo小黃車進入拉薩,實現100座城市覆蓋。ofo小黃車也成為全球首個,也是目唯一為全球4個國家100座城市提供服務的共享單車出行平臺,行業優勢及其明顯。

l 品牌戰思路統一節奏清晰,多維度深層次拉動用戶感知
在以往的獨角獸案例中,常見的場景是數據迅猛上揚的同時,品牌美譽度卻往往打了折扣。ofo卻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品牌之路,贏得高用戶占有率和增長率的同時,還獲得了一系列權威機構的認可。不得不說,這一切正源于ofo從創立之初就重視的品牌營銷。
僅僅就極光數據所呈現的,ofo四月超高的數據增長來分析,只要系統性回顧下ofo在四月搞出了那些事情,就不難發現,品牌路線正是ofo最有競爭力的一張王牌。
4月2日,ofo聯合潮自拍打造定制版濾鏡,邀請用戶在騎行感受城市,用自拍記錄和小黃車的美好。ofo才是真正滿足年輕用戶的自拍趣味。

用戶自己玩起來,還要用明星號召更多人加入進來。4月7日,ofo攜手NYT旅行邀請蔣勁夫、鄧倫、周冬雨、佟大為等優質明星 ,開啟4月低碳出行月。4月每逢周五六日,ofo小黃車免費騎,每公里都算樹,做樸素旅行者。環保大主題+明星號召力,影響力不用多說。


ofo還聯合眾多品牌,打通各通路,為用戶提供更多便捷服務。
4月13日,ofo小黃車與中信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凡持 ofo x 中信聯名卡的用戶,均可享受ofo免99元押金用車服務,又是個即有高度又能合理擠壓競爭對手的優秀營銷動作。
4月14日,ofo聯合窮游推出輕年計劃,為用戶提供免費海外體驗機會,解鎖年輕人對世界的好奇心,同時再一次表達自己年輕的品牌態度。
4月27日,ofo正式接入滴滴出行。屆時用戶通過滴滴出行App即可直接使用ofo小黃車,享受無縫接駁的便捷出行體驗。這個重量級動作不僅是運營戰役,更是品牌戰役。
多品牌聯合讓產品更具實力,但ofo更希望將傳統意義上的解決交通問題提升到用戶感受。
4月20日,ofo發布一條“感受城市微風”的品牌短片,讓人看到ofo試圖通過一輛單車,來連接人與城市關系的野心。
ofo還深入北京、上海、成都、廈門四個城市,邀請當地紅人拍攝極具地域性的“感受城市微風”短片。“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視角,別致的風景。不想被千篇一律的路線束縛,帶上相機,騎上小黃車,去丈量每一公里的繁華和寧靜。”相信每一個看到自己家鄉短片的人都恨不得立馬回去騎上ofo再次感受熟悉的城市。而對于沒去過這幾個城市的用戶而言,ofo也為這幾座城市增加了幾分吸引力。

尤為吸引人的是ofo在魔都聯手麥當勞打造主題旗艦店。從店面到細節,滿滿都是ofo的味道:騎行感受城市微風同時還有麥當勞優惠。ofo一向擅長制造概念,這一次連手麥當勞,將品質生活的概念和活動同時落地,可謂甚妙。

對于簽約鹿晗為代言人,ofo玩起來更是花樣百出。4月26日,ofo聯合鹿晗新專輯發起“騎時沒差”活動。上傳與自己一騎打破“時差”的小伙伴騎行時的合影,并加入話題,將有3名用戶得到鹿晗親筆簽名專輯一張。作為共享單車,ofo率先出國進入倫敦、硅谷、新加坡等外國城市,這次打破時差的活動不但是對此前的國際化進程做一次檢驗,也進一步加速了品牌在國際上的傳播。

有大動作也要用巧勁。比如就連戴威去參加國際環保論壇,也要引用小米CEO雷軍的微博來一輪產品曝光,瞬間引爆互聯網圈子。

縱觀四月一個月的營銷動作,可以說是既豐富又統一。持續運營品牌的結果是,ofo小黃車的市場份額和用戶不斷增加,已經有全民騎行的趨勢。最近兩天,就有人在北京拍到黃曉明出門蹬ofo自行車。

(曉明哥一身健碩的肌肉亮了)
當然,以上只ofo四月品牌營銷的部分活動,但每個動作都是從產品與品牌相結合的角度出發落地的。因此才會有圈內人說,塑造品牌形象、不斷推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營銷活動已經是ofo品牌特色之一了,盡管它為大眾所知才不過一年的時間,但它已經悄然成為了中國最優質的品牌之一了。
這個在互聯網下半場切入的公司,也許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怎么抓住用戶,獲取用戶。和很多依舊在花大價錢購買流量的公司相比,ofo明顯更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更高的商業價值轉化勢能。看到這,相信各位心里已經有數,ofo能取得新增用戶,穩坐第一的好成績的原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