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介紹:
北京時代美術館是由華熙集團全資創建的民營公益性美術館,自2008年建館以來,一直密切關注當代中國藝術的發展,努力以立足中國、以面向世界的開放態度和獨到的藝術視野、獨特的藝術發現、獨立的藝術支持, 參與推動當代中國藝術的發展和實踐。
北京時代美術館下設當代館和少年兒童美術館,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通過廣泛而有活力的展覽與公共項目,連接國際文化與多元領域,以更加獨到的視角和人文眼光,在文化藝術展覽、國際交流、藝術教育、公共文化、公益資助、創意開發、媒體合作、專項藝術基金等多個方面,持續推動和支持人文藝術生態的發展,從而實現美術館的社會責任。
科技是時代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人類發展進程中的每一次科技革新都會激發藝術領域全新的創作靈感。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藝術家運用幾何透視法展現空間深度、完善了造型比例;十九世紀,隨著西方科技的進步帶動了光學原理,印象派畫家們把對光與色的研究作為他們主要的研究目標,通過色彩的冷暖來表現物象的明暗、空間和體積。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與科技逐漸從差異化慢慢呈現融合之態,科技為藝術拓寬了外沿,賦予了藝術更具想象力與空間感的全新創造力。
暨2016年北京時代美術館主題展“童年與遠方-我們的家園”成功舉辦后,今年該展又回歸到我們的視野中,展覽時間自2017年6月17日起至8月2日。已是第四次舉辦該大型公益活動的北京時代美術館,不但擁有豐富的兒童公共教育經驗,今年更著眼于科技與藝術的融合產物,展現推翻與融合的藝術體驗。
本次展覽在時代美術館內的一個半開放式科技藝術空間內呈現,旨在與孩子們共同探索已知世界的另一種解讀,為兒童思維的疆域拓展了維度。應用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新型藝術產物徹底推翻、變形了原有認知,在前與后的對比中,了解客觀存在事物的豐富與多面性。同時,科技與藝術所衍生的概念式“碰撞”,引發了孩子們對于科技與未來的展望、開啟了對藝術鑒賞的興趣、與充分的想象力。
在6月17日的開幕式中,不僅有馬馬虎虎戲劇團帶來的即興戲劇互動,還有藝術家李瞻哲將為現場的觀展者們表演現場畫并擔任之后活動的藝術嘉賓。此次活動的展覽部分則邀請了三位極具潛質的青年藝術家任遠、鄧悅君、雷童合作參與,分別運用“代碼”、“機械”、“拆分與重組”的相應技術將作品賦予本質外的另一種藝術可能。而在互動部分,主展廳將設置一面名為“@by yourself”的創作墻,該區域作為集體大創作區域,每一位觀展者可通過領取的電線(顏色隨機發放)在創作墻上留下屬于自己的互動作品。與此同時,展廳中還會舉辦3D繪畫及紙膠帶大創作等活動,旨以此為觀展者參與藝術創作提供了可能,通過與藝術家建立互動,讓藝術形態更加深入人心!
展覽信息:
童年與遠方 - 在未來
CHILDHOOD AND BEYOND - @FUTURE
參展藝術家:鄧悅君、雷童、任遠
ARTISTS: DENG YUEJUN / LEI TONG / REN YUAN
開幕時間:2017年6月17日 17:00
OPENING: 2017.6.17 (Sat) 17:00
展覽時間:2017年6月17日—8月2日
DURATION: 2017.6.17 – 2017.8.2
展覽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3號廳
VENUE: GALLERY 3 BEIJING TIMES ART MUSEUM
主辦:北京時代美術館
COMMISSIONER: BEIJING TIMES ART MUSEUM
協辦:華熙國際投資集團
CONTRIBUTOR: BLOOMAGE INTERNATIONAL
支持單位: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時代藝術專項基金 、華熙美育
SUPPORT INSTITUTION: BEIJING CULTUR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TIMES ART SPECIAL FUND 、ARTBLOOM
合作機構 : RASS13區、馬虎即興
PARTNER INSTITUTION: RASS13、 HORSE TIGER IMPROV
公眾體驗活動:
6月18日
活動主題:“爸氣全開”—科技&繪畫
聯合發起:北京時代美術館&華熙美育
活動時間:2017年6月18日 15:00
活動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 1號展廳
7月1日
活動主題:“星羅棋布”—和紙大創作
聯合發起:北京時代美術館&華熙美育
活動時間:2017年7月1日 15:00
活動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 1號展廳
7月9日
活動主題:“點燃圣艾爾摩之火”—科幻VR繪畫
聯合發起:北京時代美術館& RASS13區
活動時間:2017年7月9日 15:00
活動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 1號展廳
參展藝術家介紹
任 遠
藝術家、設計師、程序員,熱衷于生成藝術、視聽藝術、數據可視化、機器學習、復雜性科學等領域的探索和研究。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曾任VINCI智能頭機藝術顧問、財新傳媒數據可視化實驗室執行總監、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講師。《Processing互動編程》作者,創意編程中國(creativecoding.cn)創始人。
他曾參加的展覽包括 “VINCI個展”( 77劇場,北京,2017);“11010110”(表演77劇場,北京,2017); “POETRY3個展” (Apple Store,上海,2016); “PLAY群展” (昊美術館,溫州,2016); “Human = Science群展”( Audi City Beijing ,北京,2016);“POETRY3群展” (西岸藝術中心,上海,2016)等。
參展作品:
《11010110》
《11010110》是一部完全基于代碼生成的數字視頻,作品視覺部分由藝術家任遠創作,是任遠對計算機編程的探索和思考。音樂部分由藝術家洪啟樂創作.
注:“11010110”轉化成十進制數為214,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詩3》 POETRY3 Yuan REN 2016
《詩3》是任遠創作的一個計算機程序,用于探索這個問題,或許通過大量隨機生成可以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偶然出現,但這絕非易事,而且概率很小。況且是否為絕世佳作是需要一個審美主體對其進行審美,假如計算機有審美意識的話也不一定和人類相同,所以基于這個問題對絕世佳作的審美判斷應該是人,在計算機生成的過程中,通過人的審美逐漸激發計算機向絕世佳作靠近。任遠創作的這個程序是基于遺傳算法來實現,把詩集當作一個種群,種群中的詩越符合人的審美,它們的基因被子代繼承的概率就越大,再由變異來保證個體的多樣性,在經歷若干代進化后,或許就能出現那個絕世佳作。
《詩3》在初始化時,會基于計算機編碼自動生成八首詩,同時根據每首詩的文字編碼生成相應的聲音和視覺。程序每隔十分鐘會執行一次遺傳算法,生成八首新的詩,用戶可以通過界面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對每首詩的選擇都會增加它們的適應度,適應度越高被選擇進行雜交的可能性越大。此外,遺傳算法的雜交率和變異率會受到當天溫度和PM2.5的影響。
之所以用詩的立方來命名是因為程序在生成詩的同時還基于詩的編碼生成了聲音和視覺,這樣用戶對詩的審美不僅限于文字,還有聽覺和視覺的審美。
鄧 悅君
1986年出生于廣東云浮。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學士,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碩士。目前生活工作于杭州。
鄧悅君曾參加的展覽包括“透明的聲音”(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2017);“三個屋子”(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上海,2017);“即將到來的公共空間”(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2016);“藝術都市主題盛會”(上海Chi K11,上海,2015);“大概”(仁廬,上海,2015);“旋構塔-青年藝術家推介展”(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2014)“彎聲-自制樂器展”(想象力學實驗室,杭州,2013),“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競賽單元”(OCAT深圳館,深圳,2013);“影子計劃”(成都A4當代藝術中心,成都,2012); “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ZHDK)藝術與媒體項目”(ZHDK,瑞士蘇黎世,2011-2012)等。
作品被收藏于藝術機構以及私人藏家。目前的創作媒介包括機械互動裝置、水墨動畫、聲音裝置等。
參展作品:
《榃》
長長的尾巴受光會自動券曲的一種機械生物,是光子運動實驗的新嘗試。在“浮動”展覽中由光分的定時光線運動所啟動。
《機械蝴蝶-小胖》
鑰匙能夠打開相連的空間,鏈接不同的維度。成群的鑰匙蝴蝶落在窗戶上,揮動翅膀,在這個時空稍作棲息。
雷 童
1989年生于中國廣西南寧 。2013 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
雷童曾參加的展覽包括“藝術臺北”,(臺北世貿一館,臺北,2016);“空間協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2016);“存在生成器”(長廊空間,杭州,2016);“詩歌寫作”(櫥窗計劃,杭州,2016);“BIG雙年展”(Big space,上海,2015); “我的館”(威尼斯雙年展肯尼亞館,威尼斯,2015);“這里沒有問題”(紅磚廠美術館,廣州,2015);“上海拍賣雙年展”(世博會博物館,上海,2013 );“4AA4”(澳大利亞4A當代藝術中心,悉尼,2013)等。
參展作品:
《詩歌寫作》
作品采集了泰戈爾《飛鳥集》中的一句詩:
His own mornings are new surprises to God(神自己的清晨,在他自己看來也是新奇的)。在保留這一句式結構的同時對每一個獨立的詞通過添加或改寫字母,尋找反義、同類詞,加強語氣的方式進行逐個改寫,形成一個新的短句:
Hills' lost evenings were now sure to Goddess(小山所失去的那些夜色,對女神來說曾在現在是無疑的)。我們可以去判斷這個新的短句是否成立為一句詩?如果是,那它的質量如何?
《喜劇寫作》
《喜劇寫作》系列中,將情景喜劇中慣有的為了調動觀眾情緒所使用的掌聲和笑聲音效挪用于愛情片、武俠片、恐怖片、科幻片的背景中,從而完全改寫影片本來的情緒。掌聲和笑聲與構成喜劇的真正價值(如滑稽的表演、巧妙的笑點等)毫無關系。但通過這樣的挪用我們發現其它影片也直接具有了喜劇效果。這是一種粗暴但直接有效的介入。點擊此處進入展覽活動媒體新聞報道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