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十級迷妹小編深愛的《帝王業》被爆料了,據各大營銷號稱,《帝王業》的主演陣容是章子怡、張震~
章子怡和張震可是從來不拍電視劇逼格高到上天的“電影咖”,合作的導演動輒就是李安、王家衛、張藝謀、侯孝賢這種大導級別的,所以這個陣容小編一直持觀望態度。畢竟這個料去年爆過一次,當時就已經被辟謠說章子怡“只投資,不出演”。
但這大半年后又被炒起來,愈演愈烈,連導演服化等制作班底都一起爆出,言之鑿鑿,比起溜粉,更像預熱。
聯想到最初爆出周迅出演《如懿傳》、陳坤出演《凰權》時吃瓜群眾也不相信已經晉升電影咖的兩位還會回歸小熒幕,沒想到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先不糾結這次章子怡、張震出演電視劇是真是假,有個趨勢小編都必須敲黑板提醒大家:不管是那些曾經高高在上從沒拍過電視劇的,還是好不容易從電視劇熬到電影界的所謂“電影咖”們,現在都集體投奔電視劇了!這件事2016年初見苗頭,2017年迎來爆發,等到劇播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已經暗搓搓換了一群人來演電視劇,每天欣賞坤哥美顏不是夢!!!
小編發現,無論哪個國家的娛樂圈,電影屆要高于電視劇屆似乎是一個公認的事實,如果始終沒能拍到電影,除非像孫儷有《甄嬛傳》、胡歌有《瑯琊榜》否則很難達到一線的位置。林更新當初從《步步驚心》走紅后就結實了徐克等電影圈大佬,努力往電影圈上面靠;楊冪《宮》之后也在嘗試拍電影哪怕是從《孤島驚魂》這種小成本恐怖片做起;趙麗穎拍了幾部現象級大劇爆了后,下一步動作就是拍《乘風破浪》《西游記女兒國》等電影。
至于四旦雙冰,黃曉明陳坤鄧超那一代的小生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江湖地位得到飛升都是在轉型成為電影咖之后。反正要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和咖位,就一定要拍電影。
但是捏,再跟著小編來看看這些早就在電影圈坐穩的大咖們,現在都在干什么?
陳坤、倪妮主演電視劇《凰權》,陳坤上一次主演電視劇還是在2009年的《故夢》,這也是謀女郎倪妮第一次演電視劇;
周迅作為迄今為止華語影壇唯一一個把金像、金馬、金雞、百花等各種獎項收歸囊中的“大滿貫”影后,上上一次主演電視劇還是2003年的《橘子紅了》,卻在2014年、2016年接連主演了《紅高粱》《如懿傳》;
wuli姑父趙又廷雖然是拍《痞子英雄》出道,但之后基本一直在拍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還是他在內地接拍的第一部電視劇;
白百何《失戀三十三天》走紅后重心就一直在放在電影上,成了“小妞電影”代言人,甚至還有票房女王之稱,也在今年和靳東一起主演了電視劇《外科風云》;
劉燁也是拿了影帝后就很少拍電視劇了,今年卻和林依晨合作了電視劇《老男孩》
內地大部分觀眾認識劉嘉玲的時候她就是香港電影界大名鼎鼎的影后了,但其實她也有過在TVB演電視劇的時候,整整十三年后她再次出演電視劇,在楊紫、任嘉倫主演的《天乩之白蛇傳說》中出演西王母一角。意不意外???
還有更想不到的,姜文轉型當電影導演后就拍出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讓子彈飛》等佳作,他在電影里都很少親自出演,竟然,竟然在2016年宣布要主演電視劇《曹操》了!而姜文這次回歸電視劇,整整隔了23年!
不止電影演員一起往電視劇撲,就連大名鼎鼎的陳可辛和王家衛導演都放出話“要拍網劇”,刺不刺激!
那現在小屏幕演員拼命往電影圈擠,電影界的演員又紛紛向電視劇回巢的現象就很有趣了,有種“你們現在搶的我都玩夠了,也沒什么意思”的既視感~
其實不難發現,這些電影咖接下的電視劇都是翻拍自人氣小說作為基礎的大IP。與其說迎來了電視劇大盛世,不如說是迎來了暴走的IP,幾乎每一部電視劇一上來宣傳就號稱幾個億幾個億的投資,大IP+當紅明星+斥巨資已經成了現在中國電視劇的量產模式。導演和演員流動的背后,其實是資本的流動。
比起電視劇,電影賺錢的收入方式相對單一,主要還是靠票房。但電視劇就不同了,論集來賣,賣給了電視臺還可以賣視頻網站,還能賣給好幾個臺好幾個網站,這還不算廣告植入等其他收入,一部四十集的電視劇輕輕松松賺個幾個億不成問題。而且電影要承擔的風險太大,在電影上映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一部電影虧個幾億也是有可能的。反觀電視劇就保險多了,《夏至未至》還沒播出的時候就已經賺了3.7個億了。《孤芳不自賞》雖然讓Angelababy路人緣跌倒谷底、老司機鐘漢良翻車,頻頻傳出摳圖、欠薪丑聞,卻是華策去年最賺錢的項目。
這就是電影和電視劇收入的主要區別。電視劇先賣后播的模式與電影業背水一戰靠票房的商業規則形成了鮮明對比,電視劇就算被觀眾罵得狗血淋頭也絲毫不妨礙他賺錢,電影卻口碑再好該賠本還是賠本,最后只會出現在電影博主的“冷門佳片”推薦上。
除了電視劇更容易賺錢這個實際因素外,電影明星紛紛回歸電視劇還有其他因素。電視劇是提升國民度和路人緣的利器,只有受眾拓寬了,明星的商業價值才會水漲船高。之前六一兒童節有一個對00后的采訪,提到明星都是鹿晗、趙麗穎、楊洋、李易峰之類~不常去電影院的話,就很難認識到還有這么一批優秀的電影演員。
當年陳坤、周迅、劉燁、鄧超等都是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國民度才去了大熒幕,但過了那么多年,看電視的早就換了一批人。鄧超好歹還有《奔跑吧》能保證在電視上的曝光,如果電影咖繼續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只會離大眾市場越來越遠。所以這次電影咖集體奔向電視劇,是對小熒幕的回歸,也是對新市場的開拓。
另外,電視劇播出的時長一般會大于電影的上映周期,隨著劇集播出觀眾每天都有新的討論點,電影基本上映2周后該劇透的,該點評的都差不多說完了。所以演電視劇能帶來的流量熱度,及其超強續航能力都是電影比不了的。
拍電影被群嘲,拍電視劇卻吸粉無數,人氣大漲的,趙又廷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還自嘲說“拍完《三生三世》現在都有粉絲接機了。”當然,大漲的不止人氣,還有他的身價。
現在中國電視劇行業亂象叢生,作品質量堪憂,原創能力缺乏,演員要么是人工智能式面癱,要么是表情包式放飛,卻能讓大到投資人小到場記都賺得盆滿缽滿,真是讓人……好氣啊!!可能因為電視圈給人一種奸商賺錢的印象,所以當這兩年一下子出現了那么多電影演員集體投奔電視劇的例子,網友才都是負面情緒居多吧。小編翻了下網上的輿論都是:
“完了,影視圈要完蛋了”
“世風日下啊”
“這些電影人,為了賺錢連逼格都不要了”
“這就是被電視劇的風氣帶壞了。”
就連陳可辛導演說自己想拍網劇的時候說的那句“我對網劇非常著迷”也被網友翻譯成“我對賺錢非常著迷”。
小編卻不以為然,小編認為電影演員回流電視劇這是個好事呀。他們確實是一個個走下神壇,從一個角度看他們好像的確拋下了逼格,但另一個角度看難道不是下凡來給觀眾洗眼睛的?
既然大家都知道拍電視劇更賺錢,那就讓更有能力的人來分這塊大蛋糕,競爭的加劇消費者也會受益。小編正眼巴巴地等著章娘娘、張震男神、坤哥、迅哥等天然美顏、表情生動的大神們把我們從摳圖演技和阿寶色審美中拯救出來!
陳可辛在說自己對網劇著迷的演講中還提到了一點:我們常抱怨互聯網搶走了我們的觀眾,但其實觀眾更不愿意付出的是時間的成本,是出門的麻煩。對他們來講,不如花5塊錢,10塊在家下載個片來看更好。所以,是時候忘記對大熒幕的著迷了,是時候正視消費者的習慣了。
眾多阿宅表示:扎心了,老陳。
這是一個未來發展的趨勢,熒屏間的革命已然開始。拍電影的回過頭來拍電視,放眼全球都有不少例子。
拍出了《黑客帝國》三部曲、《V字仇殺隊》等經典電影的沃卓斯基兄弟(現在一起變性成為姐妹了→_→)在2015年、2017年拍出了電視劇《超感獵殺》一、二季;
憑借《沉默的羔羊》拿下奧斯卡影帝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去年出演了HBO的電視劇《西部世界》,而《西部世界》的導演之前也是電影《記憶碎片》《蝙蝠俠:黑暗騎士》的編劇;
韓國著名電影咖金高銀、孔劉、劉亞仁、林秀晶,都是影帝影后級的人了,近兩年也出演了《鬼怪》、《六龍飛天》、《芝加哥打字機》等韓劇。
上面小編提到的這些由電影咖拍的電視劇都收獲了眾多好評,豆瓣評分都很高。網友在叫好的時候還不忘感嘆一句:不愧是拍電影的班底啊,就是和拍電視劇的不一樣。
所以當這種現象發生在中國演藝市場時,說不定我們也會產出一批高質量電視劇呢?總之,小編還是比較樂觀的~
電影咖回歸電視劇,一來是說明電影導演/演員和電視劇導演/演員的界線日后可能會越來越模糊;
二來也是個信號,真正該感到有壓力的應該是李易峰、陳學冬、林更新、趙麗穎、唐嫣、楊冪、劉詩詩、Angelababy、鄭爽、穎兒、關曉彤……這些在電影圈還沒有取得一席之地,電視圈卻迎來一批強有力競爭者的小生小花們。哼哼,都顫抖吧!IP劇并不都是你們的餅,靠嚼口香糖、念數字臺詞、摳圖就蒙混過關的好日子也沒多少了!
齊魯 壹點 最懂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