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兩位家居與家裝企業掌門人就因“定制化與標準化,誰能贏得未來十年”互相爭論。一方認為,代表未來裝修品質的是標準化,也只會是標準化。而另一方反駁,認為標準化家裝是開歷史的倒車。
A觀點:標準化家裝是開歷史的倒車!當全世界都經歷了從大規模工業化、標準化向尊重人性,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轉型的世界大潮中,風風火火的標準化家裝帶著顛覆行業的面具,卻極有可能只是未來市場的一支偏流。
B觀點:雖會共同存在,但就我所見過的所有定制化而言,即便是高端定制也逐漸式微,在未來十年他們將日益衰落,代表未來裝修品質的是標準化,也只會是標準化。
上述兩種觀點似乎各有各的道理,且不論哪一個觀點對未來家裝市場更具有指引性,作為消費者,我們進行家裝之前有必要對這兩個概念了解清楚。
個性化——多數人的第一選項
首先“個性化”是傳統家居的消費習慣,從設計效果圖,再到各種材料的選擇,似乎都不存在標準化的操作。所以,在傳統的消費者觀念當中,“家居必須個性化”也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但是,進行過家居裝修的人都知道:最后買單,費用基本上都超出原來設想的預算。原因是在個性化定制的過程當中經常會有一些不可預支的增項,多數業主會在個性化設計過程當中征求設計師建議,而設計師會向業主建議復雜的設計方案,比如會莫名其妙多了幾個柜子,設計增多,耗工耗料自然也就多了,這當然是在最初的報價單上體現不出來的。設計師炫技帶來的是高價格,消費者為此買單。報價較高的另一個原因在于,雖然市面上很多家居業品牌主打工廠價,然而卻沒有開設工廠。所謂的工廠價這只是與協議工廠合作而報出的“協議價”。
雖然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家居風格淪入俗套,走向趨同,但其實就好比買汽車。在汽車市場上,極少人會去追求一個完全個性化組裝的汽車,更多的是去購買具有個性差異化的“標準化”生產的整裝汽車。同理,近幾年在家居市場上出現的具有自己一套清晰標準的家居品牌在那些認為“品質重于個性化”的消費者之間獲得響應。
高效高質的“標準化”,越來越被認可
任何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趨向于總結出屬于自己的一套“標準化”,“標準化”所帶來的高效率、高品質保證,能夠為品牌商贏取更多利潤,家居業肯定也不乏存在這樣的事實。再提一個比喻,如果把“定制家居”比作“購買衣服”。傳統的做法就是單獨地去設計一套衣服,其中的材料、工序都要都去設計,還要與業主之間溝通,而經過“標準化”的家居定制就是買一件成衣,材料、工序、工程基本都是一樣的了,就不用去過多的跟業主之間溝通,把一切問題標準化,自然縮短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且工程質量同樣有保證。
但是,在你贊賞“標準化”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你是否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當初為何選擇家居定制?”那是因為你希望自己的家滿足自己的使用需求并且擁有一定的獨特性。但是,在相當程度上,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家居定制”雖然打著“個性化”的幌子,但并非能夠真正實現個性化,因為絕大多數的“家居定制”只不過是為了滿足不同尺寸大小的需求,而設計風格的個性化是很有限的,顛來倒去也只是那幾種設計風格。因此,這樣的“家居定制” 很難被稱為個性化。夸張地舉個例,如果這樣的品牌商服務了1萬個家庭,而所謂的個性化風格來來去去也是僅有的那幾套,那平均下來,幾千戶家庭就共用了一套設計風格。
我們都感受過撞衫的尷尬,而“標準化”也意味著你的家有可能和別人家“撞衫”。千篇一律的漢堡+可樂,多多少少會有些審美疲勞。而隨著80后、90后逐漸成為買房的主力人群,用標準化的設計風格去面對當下追求自我的年輕消費群體,“標準化”的那有限的幾種設計風格,似乎會有些“拿不出手”。
通過設計去實現“個性定制+標準化”,才是真定制
看到這里,相信你也會有一個疑問:難道家居市場上只有“標準化”和“個性化”這兩個絕對的對立?作為消費者,我們要么就是花足夠的錢去實現“個性化”,要么就是被動地接受和別人同款的尷尬?有沒有一種足夠好的模式能夠把兩者當中迎合消費者需求的點融合在一起?在這方面,維意定制就能夠做得到。
同樣做家居定制,市面上很多品牌所謂的定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缺少一種設計的“標準化”, 而真正通過設計的標準化定制,才是一種個性化的追求,維意定制就是在這方面做得不錯的品牌。一方面,云設計+工業4.0制造,能夠實現“標準化”所具有的品質保證、不超出預算等優勢;而另一方面,龐大的精英設計師隊伍,不斷更新的大數據云設計,又能夠把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變成實實在在的存在。在“標準化”和“個性化”兩者之間實現自如轉化,相信很少有品牌能夠真正做得到!
近期,維意定制針對3房2廳1廚這一國內主流剛需戶型,全國店面推出“3210全屋定制,拎包入住”,以599元/㎡的“平米計價”的全屋家居一站全包模式,為消費者帶來清晰預算的全屋定制新思路。維意定制這一標準的推出,無疑是顛覆性的,同時也提請了國家知識產權申請。這意味著:消費者既滿足了個性化設計的品質需求,又使全屋定制實現了某種可視標準的“個性消費場景”。
寫到這里,相信你已經大概了解家居業的“標準化”和“個性化”。 最后的最后,小編提一下,消費者定制家居時,應該看清楚:根據自己的需求、預算走,而不是被商家牽著走。買家具這事兒,在你付出精力時間和花費中,有多少其實是完全可以節省下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