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很慶幸沒被定性,演出自己心中孫悟空的樣子。7月24日報道據新聞晨報報道,彭于晏最近的曝光率很密集,尤其是出演經典網文改編電影《悟空傳》,再次展現了一種少見的少年感。這種少年感,對一個35歲的男人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但對于一個35歲的演員來說,好像又欠缺了一點人生的深度,一點演技的修為。
這是記者第二次采訪彭于晏。他的身材更加健壯,面部棱角更加分明,外人都能明顯感到他在努力去偶像化。以他現在逆齡生長的程度,他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他還可以走很長的路。
很慶幸“沒被定型”,彭于晏是標準的童星出身,曾跟歸亞蕾、郎雄拍過電視劇。小學三年級時,彭于晏一家移民加拿大。大學期間回臺,剛巧遇到小時候為他拍廣告的導演楊大慶正籌拍偶像劇《愛情白皮書》,有一個角色還沒找到人選,他前去幫忙,于是一腳踏入演藝圈。之后,彭于晏拍攝了《戀香》《海豚愛上貓》《我在墾丁天氣晴》等偶像劇,隨后轉戰大銀幕,接拍了《女人不壞》《愛的發聲練習》《聽說》等多部電影,只是這些作品并未引起太大反響。“我沒有一部收視率特別高的電視劇,電影《聽說》的票房也沒有很好。但可能也是因為這樣,電影和電視劇導演都愿意找我,因為我沒有被定型。”他清晰記得,一位資深女演員和他說過:“做演員是要有耐心的,要能夠等待。”所以他一直在等一個好的機會,“哪怕只是配角,只要有趣,我都愿意去嘗試。”
彭于晏演藝生涯的轉折點從《翻滾吧!阿信》開始。
過去的表演是皮相,經過了“阿信”,他的體形改變了,面相改變了,眼神改變了。這個角色凝聚了他低潮后重生的自信,也讓他第一次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在這之后,《激戰》《破風》《湄公河行動》《長城》《乘風破浪》《悟空傳》等電影的邀約紛至沓來……這其中有和他合作過多次的導演,也有一直默默關注、欣賞他的導演。
“沒有所謂的失敗”
《激戰》提名金馬獎金像獎最佳男配,《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能獲得提名也算是對彭于晏的一種肯定,但偏偏每一部電影都只是提名。吳彥祖在他這個年紀早就拿獎,同輩的阮經天也是早早拿獎,彭于晏總是差一點什么。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他不努力嗎?“他私底下的生活真是蠻無趣的,看電影、工作、做筆記、健身、健身,還是健身。他曾經12小時去了兩次健身房,我陪著他,回到房間我先開始惡心反胃。”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這么說,“他每個角色都是很認真地準備和揣摩,會看大量電影,比如羅伯特·德尼羅、丹尼爾·戴-劉易斯、安東尼·霍普金斯、馬龍·白蘭度等等。他不覺得自己是偶像,他覺得自己就是演員,所以沒有電影上映的時候,幾乎看不到他。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外界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彭于晏聽得到,他對媒體說:“戲我演得不好,跌倒了再站起來就好了,你不要跌倒了就放棄自己,那就永遠不會往前走,就完了。我以前也有很多次,面試一些戲沒中,你自己要努力去學,再去找機會、再去試,總有一天會做到。沒有所謂的失敗,那些東西都能讓你變得更好。”“我就是沒有才華,所以才用命拼的”,這是彭于晏最有名的金句之一。說這番話的時候,他雙手一攤,露出讓人心疼的微笑。任誰,也不舍得拿更尖銳的問題去為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