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美女張雪嬌騙300億跑路?揭秘IGOFX詐騙案
6月11日之后,張建和馮婷有了一個共同身份——“IGOFX金融騙局”受害人。
一個半月來,包括張建、馮婷在內的受害者在不同的城市組織維權隊伍,尋找受害者、建立QQ群、收集受騙信息、向公安部門舉報。
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找到張雪嬌,追回損失的資金。
張雪嬌是IGOFX中國區總代理。6月11日,她卷款跑路,至今下落不明。
注意到,根據媒體的報道,近40萬名IGOFX投資者約300億人民幣“被騙”。
這被稱為又一個“龐氏騙局”。
全文7155字,閱讀約需11分鐘。
▲張雪嬌(左)與的IGOFX投資者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崩盤
IGOFX“崩盤”于今年6月8日,當天英鎊對美元匯率急劇下跌200點以上。
IGOFX投資者發現,該平臺上的“止損線”形同虛設,所有投資者賬戶全線爆倉,大量資金“被蒸發”。
這個名為IGOFX的外匯交易平臺打著“躺著賺美金”的口號,宣稱一年可獲得7倍、兩年66倍的基金收益,加上分紅及“人拉人,獲獎勵”,在進入中國半年左右的時間里,瘋狂發展下線約40萬人。
在民間反傳銷人士李旭看來,IGOFX的拉人頭、層層返利等行為已涉嫌傳銷。近年來,不少新型金融傳銷組織,打著炒外匯、虛擬貨幣等新概念的旗號迷惑投資者,實際操作的仍是金字塔結構的傳銷模式。
接觸了約20名IGOFX的投資者,他們均表示當初被親戚、朋友拉入伙。一名湖北的投資者被朋友拉入IGOFX后,又讓自己的20多名親戚朋友在IGOFX開戶。
河北唐山人馮婷就是被親戚發展成了一名下線。
今年3月初,親戚在微信上對馮婷說,找到一個很好賺錢的項目——IGOFX外匯交易平臺。有兩種賺錢的途徑,第一種是尋找投資者進入平臺;第二種是直接投資。“這是一個躺著賺錢的項目,以小博大,外匯生意,就是錢生錢。”親戚的話讓馮婷半信半疑,一個月的軟磨硬泡后,馮婷還是動了心,她投了3萬元人民幣,選擇投資者身份。
親戚的身份是第一種,主要尋找投資者進入平臺投資并從中獲利。投資者把資金通過系統托管給操盤手,收益的70%屬投資者,操盤手拿走20%,剩下的10%則付給四個級別的介紹人,級別越高,收益越高。
今年4月,天津人張建和馮婷一樣,經過姐姐的介紹進入IGOFX,他分兩次投入了600美元入伙。
一開始,張建和馮婷對于IGOFX能讓自己賺到錢深信不疑,這份信任隨著代理人給他們發送的平臺盈利數據又一點一點地累積。
“每天都有分紅,他們還會拿一些交易記錄給我們看。”張建說。
在一個叫為“IGO外匯”的群里,馮婷、張建每天都能看到代理人發的盈利截圖,“感覺有圖有真相。”
馮婷也確實嘗到了甜頭。
3月底,她得到過一些分紅,有好幾千元。不過4月份后,她再也沒拿到過分紅。
張建盡管沒拿到分紅,但他還是相信IGOFX依然是一個“賺錢的外匯平臺”。
6月11日上午,他突然接到姐姐的電話,“出事了,錢提不出來。”他登錄IGOFX網站查詢個人資產,所有信息包括所投入的資金全部消失。
同一天,馮婷登錄平臺,發現自己的本金和交易記錄信息都沒了。她哭著打電話給當初介紹她入伙的親戚,“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面的代理都聯系不上。”親戚的回答讓她不知所措。
他們想去“IGO外匯”群一問究竟,卻發現群已被解散,2000多名群友被踢出群。
▲6月11日以后,投資者登陸IGOFX網站時,顯示不再處理資金交易。 網頁截圖
“消失”的張雪嬌
6月11日,IGOFX中國區總代理張雪嬌卷款跑路,至今下落不明。
當天下午,張建等人到處尋找張雪嬌的下落,她的同學提供了電話號碼,但是已經關機,無法聯系,“她的同學也都被騙了。”
電話關機、微信不回,張雪嬌“消失”了。在眾多IGOFX被騙者口中,張雪嬌有一個馬來西亞的老公,她老公實為IGOFX的大股東。張雪嬌卷款跑路后是前往馬來西亞與其夫匯合。
此時的張建等人才發現,他們對于張雪嬌一點都不了解,甚至有些人在事發后看到張雪嬌的照片才知道,看起來甜美柔弱的張雪嬌竟“導演”了這么大的金融騙局。
在眾多投資者眼里,張雪嬌有很多標簽——成功人士、高顏值、年輕、有背景……
作為一名90后,26歲的張雪嬌之所以讓眾多投資者信任,不僅是因為她是IGOFX中國區總代理,也因為她在馬來西亞的老公在背后為其操盤。“那么大的一個平臺,沒人想過會出事。”張建說。
“她很會說,做事很精明。”這是張建和馮婷對張雪嬌僅有的一點直觀印象。在沒出事前,張雪嬌經常會向下面的代理人提供交易截圖,再由代理人將截圖發在QQ群里,“除了一些高級代理外,很少有人見過她。”
事發后,張雪嬌的身份證及戶口等信息被扒出。
網上曝光的張雪嬌戶口本顯示,她出生于1991年2月,戶籍地為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住址為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星火北路72號。
有投資者曾根據張雪嬌的住址信息前往常州市,但無法找到張雪嬌。
“星火北路72號”目前已成為一家汽修店。該汽修店人員表示,近一個月陸續有人上門討債,一進門就要找張雪嬌,店里根本就沒有這個人。現在這個牌號是新的,老的“72號”早就不在這兒了。
資料顯示,張雪嬌為常州某職高畢業。該職高一名陳姓老師向確認,張雪嬌是她多年以前的學生。但陳老師近期因張雪嬌事件生活頗受影響,不愿多說。
此前,陳老師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張雪嬌成績好,人也長得漂亮,還擔任班干部,同學關系很好;她讀的是五年制大專,學的是財會專業。2011年畢業后她很少跟學校聯系。
張雪嬌跑路后,被稱為“IGOFX南京辦事處負責人”的武加偉電話也被打爆。每天,都有受騙者打電話給他詢問張雪嬌的下落或討說法。
7月23日,武加偉接受探員采訪時,否認自己是IGOFX南京辦事處負責人,也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會被當作南京辦事處負責人,“我只是一個會員,投資IGOFX虧損了100多萬,我也是受害者。”
據武加偉介紹,他在南京有一家從事信息服務的公司,今年5月,張雪嬌主動向他的公司尋求合作。之后,合作手續還沒有辦完,IGOFX就發生了崩盤事件。
武加偉對張雪嬌的第一印象挺好,但是崩盤事件后,他一直無法與張雪嬌取得聯系,他也不認識IGO公司的其他管理層,“張雪嬌不是IGO的老板,她就是一個代理。”
▲IGOFX網站的宣傳頁面。 網頁截圖
等待
6月11日這天,對于張建和馮婷來說“像是昨天一樣,印象太深。”
在往IGOFX投錢時,馮婷對外匯的知識并不了解,被利益誘惑的她選擇盲目跟投。“如果錢能拿回來,絕對不會再投資。”她說,事情變成這樣主要是自己“太笨”。
張建雖然知道IGOFX可能是一個分錢游戲的騙局,但他依然選擇放手一博,想做分錢的贏家,“到最后卻是自作聰明。”
“往往在出事后才知道真相。”張建想得最多的,還是怎么找到張雪嬌,怎么把錢追回來。
在張雪嬌剛跑路那幾天,一些受騙者花了很多努力去找她,最終沒有結果。
他們選擇了報警。
根據多名受害者描述,深圳是IGOFX在中國的詐騙起源地。6月30日,上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IGOFX受害者前往深圳市公安局集體維權,希望公安部門能夠立案調查張雪嬌和IGOFX平臺,幫他們追回資金。
7月22日,從深圳市公安局了解到,警方已經立案調查,目前案件還在偵查階段。
在等待公安機關偵查之余,張建、馮婷等受騙者開始以所在的城市為據點,組建維權QQ群,統計受害人信息和被騙金額。
截至7月16日,張建所在的“IGO中國維權總群1”維權人數達1919人;馮婷所在的“IGO中國維權河北分部”維權人數有199人;“IGO山東維權群”維權人數119人。
隨著統計表格的不斷補充,統計得出的受害人數和被騙金額不斷攀升。馮婷說,她掌握的受害者已經超過4000人。
一名上海的投資者告訴探員,他個人損失達200萬元。一名云南的投資者感到悔恨,他原來準備為姐姐治療尿毒癥的6萬元全都沒了。
“群里有人想過自殺。”馮婷說,有投資者受不了投入所有的錢最后一分不剩,想選擇輕生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經過群友勸說,才沒有發生不幸。
但從6月11日至今一個半月,張雪嬌還是沒有任何消息。
日子一天天過去,馮婷也開始變得焦慮,她會經常失眠。每天看著群友們無奈的狀態,她只能干著急。
“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張雪嬌。”不只是張建這樣想,馮婷和一些投資者也設想過找到張雪嬌的難度,“不抓到人,怎么維權呢?”
張建說,如今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
近期,張建、馮婷發現,不斷有人退出了維權群。群里也沒了建群初期的活躍,就連罵張雪嬌的都少了。
偶爾群里會有人問:“抓到張雪嬌了嗎?”
隔一兩個小時會有人回一句:“沒有”。
群里再次安靜下來。
▲投資者通過多個QQ群交流并發布張雪嬌照片,張雪嬌的下落是他們關注的焦點。網絡截圖
(文中張建、馮婷、張國忠、馮燕萍、蘇靜慧均為化名)
名詞解釋
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
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墻補西墻”,“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紀的意大利裔投機商,1903年移民到美國,1919年他開始策劃一個陰謀,騙子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后,狡猾的龐茲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
由于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讓被利益沖昏頭腦的人們清醒過來,后人稱之為“龐氏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