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西湖引水馬力全開,這幾日,西湖引水玉皇預處理場的沉淀池里,每天能打撈出500斤到2000斤的“海瓜子”!比10年前增加了好幾倍。那么,西湖撈起海瓜子能吃嗎?海瓜子是什么?下面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海瓜子是什么?
海瓜子是一種白色的小蛤蜊,大小形狀如南瓜子,是一種在濱海灘涂生長的小水產品,因狀如南瓜子而得名。海瓜子是慈溪市著名海水特產,多產于潮汐頻繁的泥灘中。海瓜子因其形狀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學名梅蛤,也稱“虹彩明櫻蛤”、“扁蛤”。海瓜子在10月份繁殖。在兩廣海瓜子叫蜆、蜆仔;威海人把它叫錐兒、威海銀兒雜;潮汕地區(qū)叫大頭蜆。海瓜子捕獲時,多含泥沙,須在淡鹽水中浸養(yǎng)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盡,洗凈備用。海瓜子是慈溪市著名海水特產,多產于潮汐頻繁的泥灘中。海瓜子因其形狀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學名虹光亮櫻蛤,也稱“虹彩明櫻蛤”、“扁蛤”。海瓜子(說白了就是蛤蜊)貝殼呈長卵形,長僅2厘米,殼極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帶肉紅色,常潛于泥涂中約5至6厘米處。肉肥,盛產于梅季。古人有《詠海瓜子》的詩寫道:冰盤推出碎玻璃,半雜青蔥半帶泥。莫笑老婆牙齒輪,梅花片片磕瓠犀。海瓜子捕獲時,多含泥沙,須在淡鹽水中浸養(yǎng)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盡,洗凈備用。待瀝盡水分,在鍋中加少量食油,猛火熱炒,放少許蔥末、姜片、鹽或醬油,炒至海瓜子薄殼彈開即可裝盆食用。肉細嫩,味極鮮,是佐酒佳肴。
從西湖邊能撈起這么多海瓜子,真是有點稀奇。
這個海瓜子,好吃嗎?肉頭厚不厚?
西湖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們捂著嘴巴笑了:“海瓜子這個名字,也是我們私底下叫叫的,不確定它學名叫什么。我們場里的這些‘海瓜子’,個頭小,肉少,上不了餐桌的。請記者幫忙問問養(yǎng)鴨戶或其他適用的單位吧!需要的聯系我們哦!”
“海瓜子”來自錢塘江。
對西湖引水來說,“海瓜子”暴增不是一件好事——在引水過程中,海瓜子若進入玉皇沉淀池,會影響正常的引水量,阻擋西湖水質的提升。
一天清理五百斤,多時達上噸
4個男人都拉不動攔網
錢塘江和西湖之間,有一根長約3100米、直徑2米的“大動脈”,這是錢塘江通往西湖的唯一通道。
“海瓜子”們正是通過這條通道想往西湖邊來,不過九曜山腳下有一道關鍵的攔網,擋住了它們沖進城市湖泊的步伐。
西湖水域管理處西湖引水玉皇預處理場的站長盧強告訴記者:“每天早8時、晚5時清理兩次,一般來說,最少一天都能打撈起500斤左右的海瓜子,多的時候一天兩噸,4個男人拉網都拉不動,還要請來三角架和滑輪幫忙?!?/p>
8月6日早上8:00,天氣已進入“火烤”模式,西湖引水預處理場的3名凈水工開始清理海瓜子。
沉甸甸的攔網從水底拉起,其中2名凈水工用力將攔網拖上池邊,一股腥臭味瞬間沖進鼻腔,接著,包裹著泥漿外衣的海瓜子被傾倒在地,一大坨,數不清多少顆,還有不少仍抱團黏牢在攔網上。
“啪!啪!啪”,凈水工用一根長約50厘米的木棍使勁敲打攔網,幾分鐘后,這些小東西才勉強“松手”。
記者捂著鼻子湊近看,哇,從那一堆里竟然爬出來兩只小螃蟹,還有幾條銀白色小魚,“這些算正常的,有時候還能撈到蛇、青蛙呢。”盧站長說。
12個攔網逐一拉完后,凈水工們將地面上一堆堆“海瓜子”掃除,高1.2米的垃圾桶,足足裝了兩個大桶。清理工作結束后,凈水工們的臉上滿是豆大的汗滴,衣服也已全濕透,沾著不少臟兮兮的泥點子。
除了撈不盡的“海瓜子”,還有一種令凈水工們都“害怕”的漂浮垃圾——一次性塑料杯。
“真不知道哪來那么多塑料杯,比‘海瓜子’還難搞,攔網基本上攔不住它,一旦流過反應池,堵住虹吸口,就會導致淤泥吸不出來,每次都要費好大勁把它們打撈上來?!北R站長也有些無奈。

凈水工正在拉過濾網。

凈水工正在傾倒過濾網中的海瓜子。

“海瓜子”和小魚小蟹們。
從玉皇山到太子灣有條暗道
錢江水好幾步凈化才能入西湖
清理垃圾雜物只是西湖引水預處理中的一環(huán),而從抽取錢塘江水到最后凈化成清水流入西湖,還有好些步驟。
之江路316號的引水泵站里,3個巨大的水泵正奮力運作著。站內共有4個水泵,平日基本保持“三用一備”,這幾日水泵就像燒烤爐,外表溫度可達120℃,它們24小時隆隆工作著,每天從錢塘江里抽取30萬立方米裹挾著海瓜子等小東西的水,匯集起來,通過直徑兩米的輸水管,從地底穿越之江路、虎玉路等,奔騰大約1.5公里后,流入玉皇沉淀池。
“遇上錢塘江漲潮,我們會根據潮水的大小和水體透明度減量抽水,一般是關掉1個水泵,留2個運作,每年大潮的時候,要全部關閉以保護設備?!彼谜菊鹃L馬啟偉說。
流入玉皇沉淀池后,錢塘江水就要開始進一步“洗白白”。
輸水管道全長3194.5米(其中鋼管342.8米,鋼筋混凝土管826米),隧洞1605米,進水口有5個,排水口有7個。
“海瓜子大攔截”后,還有至少三大步驟:
經反應池,使用藥劑,降磷、并使泥沙“抱團”;
入沉淀池,請抱團的泥沙等雜質沉淀到池底;
入降氮池,降低水體的氮含量;
……
西湖引水玉皇預處理場位于屬玉皇山山麓的九曜山南側,而山的北面就是太子灣公園。山體中,直徑2米的引水隧道長約1600多米。
清水從預處理場出來,一路汩汩向北,1600米后,就抵達西湖景區(qū)的太子灣公園,然后穿過南山路,進入小南湖。

引水泵站內有四個水泵,三個在運作。

引水泵站連接著四根直徑1米的取水管。
這成千上萬的“海瓜子”到底是啥
寫到這里,還是好奇啊,這攔截下來的“海瓜子”到底是什么?大名叫什么?來自哪里?能吃嗎?
工作人員們只知道它們從錢塘江來,也并不確定它們是否就叫做“海瓜子”。從長相看,倒是和淡菜(青口貝)很像,有點像縮小版的淡菜。
記者把圖片發(fā)給了專家,同時也在朋友圈尋找答案。
朋友圈的大部分人都說這個就是“淡菜小時候”,而且大家都說只要是活的就能吃。
也有臺州臨海的漁民說,這種貝殼類,他們當地的土話叫潮上蛤蜊,家住海邊的人是不會去撿的,所以,這種蛤蜊一般在海灘上自然死亡。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的錢周興教授看過圖片后表示,這個物種應該叫“突殼肌蛤”,也叫“尋氏肌蛤”,其實就是海瓜子的一種,屬于軟體動物貽貝科。所以它能吃,繁殖能力超強,一個個頭2厘米,可以產20多萬枚卵,以前南方是養(yǎng)殖作為蝦的飼料的,生活在錢塘江等河口,咸淡水區(qū)域。“錢塘江里有的,一般都是幾個生長在一起,用足絲固著在堅硬的物體上。今年突然增多,我個人認為是氣候變暖造成的,它的繁殖季節(jié)一般是8月份,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水溫高的話,數量會更多?!?/p>
繁殖能力這么驚人,會對錢塘江水質造成影響嗎?
“不會,對水質影響不大的。”錢教授說。